近日,成都市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高新人才计划》),确定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人才资金,并面向全球打造国际人才城,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记者 吴林静
“孔雀西南飞”的人才格局正在谱写,“蓉漂”成为新的时尚。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创火苗在成都高新区迅速燎原,也燃起了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求贤若渴的成都高新区,在招揽创业人才上频出新招。
近日,成都市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高新人才计划》),确定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人才资金,并面向全球打造国际人才城,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我们不沿边、不靠海,只有靠服务和政策作为吸引力。”在《高新人才计划》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方面提到,“我们得拿出真东西,换来人才的落地。”一番“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真情实意跃然纸上。
成都高新区已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创新驱动的领头羊”,并准备依托空港产业新城再造“产业高新”,其综合实力在国家147个高新区中名列前茅。
截至目前,人才聚集效应已经逐步显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得知,成都高新区各类人才总量达25.6万,其中国家“千人计划”85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19人。此次向全球顶尖人才抛出橄榄枝,以50亿元的“天价”招募全球精英,将为成都高新区确定的“一极两区一新城”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人才资金将翻倍投入
历时一年多酝酿,10月18日《高新人才计划》最新出炉,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立军表示,“我们对标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南京高新区等11个高新区和深圳市政策,选取了14项人才招引竞争力指标,形成十条新政策,研究制定出这则在全国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人才计划》。”
十条新政策具体包括大力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鼓励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创新、鼓励产学研协同发展、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投融资支持、帮助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开拓市场、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表彰激励、鼓励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持续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等。
新政对人才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甘立军介绍,过去每年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为5亿元,《高新人才计划》将其提高到每年1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5年,成都高新区将共拿出50亿元,全面提升各项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全球范围内招揽顶尖人才,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50亿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仅是政府投入,还不包括政府引入的社会资金。
国家高新区成为支撑国家创新投入的中流砥柱,集聚着全国40%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和高新技术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创新的本质也要靠人才来驱动。甘立军恳切地表示,“是人才成就了成都高新区”。此次出台含“金”量高、分量重的人才新政,成都高新区诚意满满,他们正在探索一条“人才引进来也要留得住,开门引智也要内生创新”的人才发展之路。
在“菁蓉·高新人才计划”中,成都高新区设立了“创智项目”“创客项目”“金融人才项目”“商务服务项目”“技能大师项目”“人文名家项目”六大人才项目,涵盖成都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和社会民生事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上六大人才项目最高可以获得1亿元的支持。
建离岸基金助力融资
创业过程中,“融资难”是当前创客们普遍会遇到的“拦路虎”。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除了将人才“引进门”,还要“扶上马、送一程”。
《高新人才计划》中强化了对高层次人才的投融资支持。
对于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成都高新区已经建立由政府全额出资的创业天使基金,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融资支持。相比以往,创业天使基金提高了容量。
除此之外,成都高新区最新成立了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金(简称离岸双创基金),加速海外离岸人才来蓉聚集。据介绍,离岸双创基金将由政府出资2亿元,拟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重点对离岸人才进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融资支持,单个项目多轮投资累计可达2000万元。
时间回到6月24日,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授牌,落定成都,其成都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核心起步区,就在成都高新区。
“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起步构建,也在‘倒逼’高新区创新国际化高端人才招引模式的探索。我们思考的核心,就是如何将以往‘条块分割制约海外人才招引的政策’,向‘柔性引才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改革拓新。”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徐传峰分析。
人才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竞争,“开门引智”也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必然选择。离岸双创基金的宗旨即是“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算盘打得可谓长远。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缪晓波说,“资本投的不是项目,而是人才和未来。”依托离岸基地建设,柔性引进海外离岸人才进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同时,突破现有人才政策申报标准,离岸人才进区创新创业可不受在成都高新区工作时间长短限制,享受政策扶持。
眼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首批两个海外工作站,已正式落定德国法兰克福和丹麦哥本哈根,下阶段,成都高新区还将在美国、欧洲设立海外创新创业基地,与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形成跨境互通。离岸基地正在探索“双向离岸”的模式,一端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企业的海外研发中心等创新资源,在海外建立离岸创新资源汇聚站点,开展全要素的前置服务,实施“海外预孵化”,增大引进项目的成功率;另一端,则依托中古、中韩、新川等国际化产业园区,开展“线上线下”综合性服务,促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落户。
“拿出真东西换人才落地”
除了硬标准,软环境也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以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依托,成都高新区目前正大力推进国际人才城建设,以国际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承载人才的选、育、用、留、出、习、研、融、裁、服等“十大功能”,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和全程代理式的服务,努力构建国际化的政务和生活环境。
“我们不沿边、不靠海,只有靠服务和政策作为吸引力。”在《高新人才计划》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方面提到,“我们得拿出真东西,换来人才的落地。”
其实家有梧桐树,自然引得凤凰来。经过3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的人才聚集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记者观察到,一个“蓉漂”群体业已诞生,如今,人才聚集现象正随着“川军”回流、“内陆国际化”等趋势逐渐向“孔雀西南飞”转变,一大批“蓉漂”成为了成都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据成都高新区披露,截至目前,该区内各类人才总量达25.6万,其中,国家“千人计划”85人,占全省38%;四川省“千人计划”219人,占全省的37%;“成都人才计划”213人,占全市61%;“菁蓉·高新人才计划”600人,累计给予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已超过10亿元。2016年,成都高新区共拨付人才专项资金3.1亿元,其中特殊高级人才奖励2亿元、专项人才奖励2600万元、“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创客项目4550万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奖和成就奖3250万元。
事实证明,这些高层次人才携带先进技术和成果来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先后创办出了蓝光英诺、奥泰医疗、优途科技、先导药物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研发出了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国内首款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国内首个获准欧盟上市的中成药、国内首个“药物种子库”等重大科技成果,为辖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介绍,作为被中组部和中科协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等3人进区开展前沿技术交流及科技项目合作,分别成立了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中美前沿生物医药夏普莱斯产业研究院、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为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撑和引领,成都高新区进入又一个新发展期。”甘立军表示,成都高新区的人才观始终是全球视野。人才是第一资源、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