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营商环境很好,我们很希望能够在成都投资兴业。”在成都现代服务业暨商务楼宇北京推介会上,楼宇企业代表纷纷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成都的营商环境很好,我们很希望能够在成都投资兴业。”在10月19日举行的成都现代服务业暨商务楼宇北京推介会上,楼宇企业代表纷纷表达了他们希望能够落户成都的愿望。
成都的营商优势是如何得到体现的?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对成都切中肯綮的定位给出了答案:“成都是一个重量级的城市,其在国家战略上的重量还将不断增加。”
承接这一机遇,在本次推介会上,多位专家和企业家以“创新型与创业型城市服务业发展思路与机遇”为话题展开了圆桌对话,共同探讨成都楼宇经济的新发展。多位专家认为,发展文化服务业,发掘文化附加因素,将成为成都楼宇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伴随楼宇经济的业态创新,宜业、商、宜居,将更加成为成都新的城市烙印。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成都,文化与楼宇经济的融合,将带来“诗意的栖居”,让在成都工作与生活的人可以共享诗和远方。
●成都是“航运中心枢纽港”
成都的重量是一种什么样的重量?
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总经济师,陈文玲曾参与成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关作用的讨论。在她看来,成都的重量是承接国家大战略所获得的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成都属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将来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现在已经是国家的中心城市,而被国家认定的中心城市,全国仅仅几个。”
关于国家级城市群,陈文玲有自己的理解,“重庆是直辖市,成都是副省级城市,通过两个城市的双轮驱动,将使其成为长江上游最有可能形成世界级的城市群。”
在这样的战略地位下,陈文玲将成都看作是“航运中心的枢纽港”,连接成都与世界各大城市的铁、空、水线路密织成网,促使其成为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城市。
这些错综复杂的线路里包含了成都的另一层重量。在全球知名的支付公司万事达卡最新公布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指数”中,成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率第二的旅游目的地,仅此于日本大阪。在世界游客心目中,成都这张城市名片的分量日益厚重。
事实上,陈文玲曾数次到过成都。在她的切身体验中,成都不仅有沉甸甸的城市发展期望,更有来自休闲、旅游与商贸之都的浓浓的生活气息。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她的论述中,“成都的战略地位,也要求其要加快发展城市功能。一是生活性服务业,要把美食、美色、美文结合起来,发展成有价值含量的生活性服务业;第二个是公共性服务业,要使准入者能够便利自由地进入成都成为创业者、投资者、置业者;第三个是政府通过规划和引导,将市场化投资转化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政府向社会和国际提供的公共品。”
对于商业一向发达的成都,服务业的发展更加意味着城市文脉的传承,这也正是陈文玲对于成都未来发展的希冀,“一个城市独特的魅力应该是投资者的前提条件和创业者的前提条件。成都应该把文化服务业做起来,通过增强文化力量,释放出更多的城市魅力。”
●成都的创新不是花架子
对陈文玲而言,成都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厚重的文化积淀承载起城市的重量。而对楼宇企业来说,面对处在动能转换关键时期的成都,如何盘活这些既存的政策与文化资本,正是成都发展楼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事实上,成都已经提出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共同构成城市动力结构。作为第一动力,创新正是成都为楼宇企业进一步优化供给侧改革提供的“尚方宝剑”。
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的研究中,成都的创新还有与别的城市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成都的创新不是花拳绣腿式的花架子,里面有实在的地方,接地气,这些是有成都元素的。
王永平从成都太古里的成功经验中看到了这种成都元素所蕴含的价值所在。他认为,正是因为太古里坚持传统,不仅使其成为成都的新地标,更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对于这一现象,皇家驿栈董事长刘少军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所谓创新,就是顽固地坚持文化里最美好的那个部分。”他认为,创新更应该是文化内观,通过为楼宇附加文化基因,实现楼宇经济的集群发展。
楼宇经济并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楼,而是城市美丽的天际线。它所具有的色彩,正是蔓延城市血脉中的文化内涵。在成都,越来越多的楼宇也发现了这一文化创新的价值,通过提供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楼宇经济的最大化效益。
作为老牌商业楼宇,百扬大厦首创引进了大厦图书馆。问及原因,成都百扬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艺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绘就了一幅有关区域文化要素整合的图景:“在大厦周围有成都博物馆、艺术馆这样的文化场所,百扬有义务承担起深度挖掘区域服务功能的责任。”
在城东,另一座楼宇象征着新的城市文化正在拔地而起。在成都落地蜀峰468超高层楼宇,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张樑道出了绿地的初衷:“作为成都新的地标建筑,它将成为成都新的城市记忆点。在引导周边产业进一步聚集的同时,也将为城东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