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厦华电子发布公告称,由于预计无法在反馈意见回复到期日前向证监会提交新的申请文件,公司申请证监会中止对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文件》的审查,这也将意味着厦华电子此前发布的18亿元收购重组或将中止。厦华电子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申请审查中止行为可能延缓重组方案进程。
每经编辑 李婷
这家A股上市公司在经历了多次重组“告吹”事件后,如今或将重蹈覆辙。
今年3月,厦华电子(600870,SH)启动了新的重组计划——拟18亿元收购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铭科技)100%股权。然而事情依然并不顺利,如今或将面临中止的尴尬。
10月19日,厦华电子发布公告称,由于预计无法在反馈意见回复到期日前向证监会提交新的申请文件,公司申请证监会中止对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文件》的审查,这也将意味着厦华电子此前发布的18亿元收购重组或将中止。
对此,厦华电子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申请审查中止行为可能延缓重组方案进程。
申请中止18亿重组审核
10月19日,厦华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申请证监会中止对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文件》的审查。
今年3月16日,厦华电子即公告称将启动重大资产重组程序,拟收购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而据其4月30日披露的草案显示,公司拟以6.15元/股发行1.46亿股,并支付现金9亿元,合计作价18亿元收购数联铭品100%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公开信息发现,6月20日,厦华电子向证监会申报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文件;6月28日,其又发布了董事会调整后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方案。而方案显示,厦华电子拟购买数联科技100%股权的交易对价为18亿元保持不变,其中,公司以发行股份和现金各支付交易对价的50%,调整为:交易对价的57.5%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42.5%以现金方式支付。
实际上,今年以来,厦华电子提出的跨界重组方案一直颇受关注。上证所对此二次询问,而7月22日,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要求其对此次重组是否存在规避上市监管等进行说明,并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回复意见。
厦华电子则认为,由于反馈涉及对标的资产进行2016年最近一期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由于涉及的工作量较大,部分事项还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审计工作尚未完成,故而无法在反馈意见回复到期日前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新的申请文件。所以申请中止审查。
从收到“反馈意见”至今已经近3个月时间,有观点认为厦华电子此番中止重组审核意味着相关重组工作也将面临中止。
厦华电子在10月19日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申请审查中止行为可能延缓重组方案进程。其表示,因本次最近一期报告时点较贴近反馈回复时点,涉及的客户访谈及函证等工作量较大,部分事项还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而导致审计工作尚未完成。
而对于审计工作还需多长时间完成?有何难点等问题,厦华电子未做正面回应,只表示公司将加快客户访谈及函证等工作。
多次变更重组引监管部门不满
2013年,曾是国内老牌知名的彩电制造企业的厦华电子,被同样来自厦门的“当代系”资本举牌入主。由于原主业停滞亏损原本面临退市的厦华电子,在2015年实行转亏为盈,并在今年4月6日“脱帽摘星”。虽然依靠贸易业务保壳成功,但厦华电子一直未能注入新的资产。
记者注意到,其实2015年以来,厦华电子曾先后筹划了两次重大资产重组与定增事项,收购标的也先后经历了“火瀑云”“杭州爱财网络”与苹果信息,但最终都因种种原因告吹。
其中,在计划收购“火瀑云”时,一度停牌6个多月之后才发现尚未完成“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重新备案,并将重组标的更换为杭州爱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但没料想,仅仅在2个月之后,又再次因为估值作价等原因存在分歧终止重组。
厦华电子在同年9月提出了定增方案,用于收购苹果信息,不过这一次依然以失败告终。
在如此长时间反复之下,就连证监会也“看不下去”并发出“警告”,指出公司涉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和非公开发行不勤勉尽责,将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虽然受到处分,但从今年3月16日再次启动重组计划至今近7个月后,再次申请证监会中止对重组事宜的审查。
对于近两年厦华电子重组计划“变化多端”的原因,厦华电子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代集团入主厦华电子后经历的多次重组失败,系对标的要求过于谨慎及近两年资本市场各种因素变化较大所致。此次向证监会申请中止审查后,重组反馈工作将继续进行,相关工作进度将及时对外公告,并向相关监管部门通报。
虽然一边疑云重重,但此前厦华电子跨界重组事件一度引发了机构“买入”“增持”等评价,并对公司转型前景看好。对于此次申请中止审查,分析人士认为,受此利空消息影响,导致了10月19日厦华电子当日股票的大跌,且上涨趋势中期减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