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保险中介牌照戴上"紧箍咒" 直击理财、跨行业经营风险传递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0-13 17:30

    10月13日,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许可工作的通知》,从股东出资、资本托管、职业责任保险等六个方面对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许可申请的审查进行规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记者 袁园

    在收紧保险牌照之后,保险中介牌照也迎来了"紧箍咒"。

    10月13日,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许可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股东出资、资本托管、职业责任保险等六个方面对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许可申请的审查进行规范,并表示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通知》的要求进行业务许可申请审核,支持合格的申请人进入市场。

    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近段时间来,一些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跨市场经营风险暴露,出现了违规销售理财产品、股东出资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一些保险中介经营模式激进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监会才开始起草《通知》,并在业内公开征求意见后成型印发。

    六大要求收紧保险中介牌照

    《通知》从股东出资、注册资本托管、职业责任保险、商业模式的合理可行性、公司治理、风险测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具体而言,要求设立中介机构的股东提交出资来源说明,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且资金真实而合法,不得使用银行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资金。其中,股东是企业法人,上一年末(设立时间不满一年的企业出资日上一月末)净资产应不为负数;而自然人股东出资的,除了提供出资日前一日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清单等能证明其货币资金大于出资额的材料外,还需要提供个人信用报告。

    为引导保险中介转型,《通知》还拟对专业中介机构增加资金托管的要求,应在大型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具有托管经验的银行托管行开立资金托管账户,将全部注册资本存入该账户。在取得保险中介经营许可证之前,该托管资金不得动用。对已经取得许可证的专业中介,给了6个月的缓冲期,在6个月内完成注册资本托管。

    同时,《通知》规定申请业务许可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应出具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承诺函,取得许可证后及在许可证有效期间,按规定足额投保职业责任保险并将证明提交保险监管部门。

    此外,成型的商业模式、合规的公司内部治理、企业的风险评估也被列入到《通知》中。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保监会及各保监局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通知》要求审核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许可申请,支持合格的申请人有序进入市场。对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依法采取不予许可、给予行政处罚等措施。

    直击专业中介三大新问题

    保监会中介监管部副巡视员龙翔介绍,从近期实践看,专业中介准入和监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风险跨市场、跨领域传递的隐患增加。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环境更加复杂,跨市场经营越来越普遍,风险逐步暴露。一些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因其实际控制人违法开展理财业务被立案侦查,从而直接或者间接产生关联。

    其次,业务许可申请暴露出准备不充分、软硬件不达标等问题。有些申请人对保险市场缺乏深入了解,未认真学习保险法律法规,在股东出资真实、法人治理及内控健全等方面与监管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最后,专业中介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偏低。一些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或者所谓"综合经营",有的还大力销售中短存续期寿险产品,业务规模增长很快,风险因素逐渐积聚,但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规范经营意识、内部管控水平未相应提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监管部门收紧保险中介牌照并非是空穴来风。在6月份的时候,监管部门曾对保险中介网销业务专门进行过风险排查,其中理财业务、金融业态交叉传递风险等就被列入到排查内容中。

    "我们最先关注到的是拿牌照的动机,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拿这个牌照的时候就有一些不良的动机在里边,打着一些高大上的旗号来进入这个市场,但在其进入市场的时候它的实际控制人或是关联方实际上就是从事不太合规或者是违法的理财业务。"龙翔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很多申请牌照的机构或个人都是以互联网金融、综合金融名义来做这个,但这种不合规的业务却给保险业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目前,监管部门了解到情况最多的就是,中介平台的实际控制人或者关联方理财业务出现了问题,甚至已经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资产、人员被进行强制措施后,从而导致保险专业中介出现经营问题。"这种情况的问题很大,这也是《通知》制定的出发点,希望能从审慎监管的角度,第一时间就采取措施,能进行隔离的就赶紧进行隔离。"龙翔表示,不希望中介平台因为关联方的问题而影响到保险专业中介的运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43家发布虚假产品信息网站被药监部门“封杀” 这些东西你用过吗?

    下一篇

    每经18点:2016胡润百富榜出炉 关乎中国富豪的这13件事你得知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