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被近来的“债牛”行情占据、违约事件带来的伤痛似乎已被渐渐忘却时,信用债即将再次迎来一波密集的到期日,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令不少人的神经再次绷紧,更有公募为规避风险组团逃离信用债。在当前利率持续走低和“资产配置荒”大背景下,机构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居高不下,且大量委外资金涌入、对回报有一定要求,也倒逼公募等机构配置收益率更高、风险也更大的信用债而非利率债,于是形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局面。
每经编辑 李蕾
每经记者 李蕾
当市场被近来的“债牛”行情占据、违约事件带来的伤痛似乎已被渐渐忘却时,信用债即将再次迎来一波密集的到期日,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令不少人的神经再次绷紧,更有公募为规避风险组团逃离信用债。
在当前利率持续走低和“资产配置荒”大背景下,机构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居高不下,且大量委外资金涌入、对回报有一定要求,也倒逼公募等机构配置收益率更高、风险也更大的信用债而非利率债,于是形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局面。
那么,这把悬在众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什么时候会落下?谁也无法预知。
信用债再迎密集到期日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以来债券出现违约情况的已有47例,其中25只债券发生实质违约。违约债券余额达275.31亿元,而此前两年涉及违约的债券余额总计为135.7亿元。
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翻看违约债券情况时发现,多家发债主体发生了连环违约。其中,东北特钢、上海云峰和保定天威分别出现8次、6次和4次违约,合计违约金额超150亿元。此前,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宣布其相关债务融资工具暂停交易,就将配置了该公司物资债的多家公募也卷入其中。
虽然相比之前信用债违约频发的4~6月,近两月来违约事件有所减少,但即将迎来的密集到期却仍让人揪心。公开数据显示,下半年将有2.2万亿元债券到期,光是10月、11月就分别有902亿元、935亿元。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指出,已经发生违约的相关企业仍有存续期债券陆续到期,在前债未偿还的情况下,后续再次违约将是大概率事件。
某债券分析师进一步表示,明年将会是压力更大的一年,“因为今年年初也发了很多债券,期限一年,正好明年年初到期,下一波集中的到期在明年2、3月份,所以年初压力会比较大”。
也正因如此,虽然最近债券市场重回牛市,但二级市场交易热情仍不高。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债券交易员证实,当前债券一级市场一改此前谨慎情绪,出现阶段性火爆,但二级市场却不大活跃。
“违约风险爆发导致高风险的就更不活跃了,没人想接盘。”该交易员直言。
配置需求仍然旺盛
一方面是不得不防的风险,另一方面却是不得不配置的信用债,这样的矛盾已经成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真实写照。
所谓信用债基,根据基金合同,首先投资债券比重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对信用债投资比例不低于债券比重的80%,换算下来即投资信用债比重不低于基金资产的64%。根据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共有94只信用债基,配置的信用债规模有多大可想而知。且在采访中理财不二牛得知,多家公募还将继续发行信用债基或配置信用债的债券基金。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坦承,目前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仍然旺盛,“委外资金就是债市主要的配置力量,且因为负债成本和收益压力,机构对信用债又有天然偏好,配一般的利率债根本达不到这些资金的收益要求。所以知道有风险但还是要买,这其实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上述债券分析师也表示,现在利润空间已经被压得很薄,不过“大家都知道长期可能是存在问题,但短期暂时没有问题”,所以还是继续配置。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分析称,投资和市场经常会有一些冲突,公募基金产品它不一定完全是主动的。“从市场角度来讲,存在客观的资金配置和产品需求。现在还有很多银行委外资金往里走,从投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难说哪种选择就一定对。所以,有些风险高、利差本来也不大的产品还是有资金为提高收益率要去做。”
潜在风险仍需重视
在今年4月违约风险集中爆发后,债券市场展开了一轮关于信用市场定价的集中纠错,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初见成效。不过,潜在风险仍需重视。
中金公司固收报告称,债市违约风险的短期降低主要依赖债券市场的自我接续,而不是新增资金的注入或企业偿债能力的实质改善。
“从这个角度讲,债市信用风险仍未根本解除。”
上述债券分析师也表示,7、8月以来没有重大违约风险的原因在于:此前的违约都集中在产能过剩领域,如钢铁、煤炭等,二季度这些企业自身的盈利有改善的迹象;其次,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地方国企债务的疏导。
他同时指出,长期配置压力下,虽然这些企业的短期盈利有一定改善,但还是很难通过自己的现金额覆盖整体到期量,且又不具备畅通的再融资渠道,“这里面就有潜在风险”。
沪上某基金公司固收部总监对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直言,四季度会有大量债券到期,信用债偿付压力较上半年较大,同时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实质好转,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也依然较紧。“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经营较激进或融资结构方面安排欠妥的民营企业,同时‘两高一剩’的那些困难行业个券有较大的偿付压力和滚动发行需求,也值得重点关注,防范风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