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智
◎每经记者 李智
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入股市时,最先相中的往往都是鼎鼎大名的上市公司,因为大家有一种惯性思维:规模大的企业,自然更有吸引力,但随着股市经历的丰富,多数人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转而追逐小而美的企业。
那么,究竟是该背靠“巨无霸”,还是拥抱小而美?2016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携手独家上市公司舆情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慧科讯业,推出的《2016上市公司舆情榜》揭开了市值规模与舆情之间的秘密!
万亿级“巨无霸”压力大
衡量一家公司的大与小,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如,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衡量指标,那就是市值(总股本乘以股价)。市值一方面从股本的维度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另一方面则从股价的维度,反映市场的认可度。
伴随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长,A股上市公司距离突破3000家仅一步之遥,但从市值规模看(《舆情榜》统计截至2016年9月18日,下同),能够称得上万亿级别的,也只有寥寥数家而已,且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面孔”——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等。
从《2016上市公司舆情榜》的排名情况来看,这些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万亿级“巨无霸”们,在舆情方面却“压力山大”。
在2015年8月1日~2016年9月18日的统计区间内,上述几家总市值属于万亿级别的上市公司,口碑排名却多在1000名外。其中,建设银行1025位,中国银行为1777位,中国石油更是以2829位的排名几乎垫底(共统计2830家上市公司,最后一名为欣泰电气)。
为何会出现舆情口碑与市值规模明显不匹配的情况?从《2016上市公司舆情榜》提供的数据看,这些万亿级市值的“巨无霸”,属于媒体重点报道的对象,统计区间内,媒体报道频率在整个上市公司群体中名列前茅。同时,由于相关上市公司极强的影响力,舆论对其的标准也更加严格。
另一方面,面对市场上出现的舆论,一些“巨无霸”的应对也显得有些被动。以中国石油为例,在由上交所建立的,旨在加强各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构建便捷、集中的互动渠道——“上证e互动”网络平台上,中国石油对于投资者提问的最近一条回复显示时间为7月4日。同时,公司高管信息一栏显示为“公司没有上传高管信息”。
中等市值企业受关注
面对A股“巨无霸”们的不佳表现,很多投资者自然将视线转到了市值较小的“袖珍股”身上。不过从《2016上市公司舆情榜》透露的信息看,“袖珍股”更是集体沦陷!
榜单显示,在二十余家市值低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超过一半的口碑排名都在2000名之后,诸如ST亚太、金宇车城、天龙光电、万福生科和登云股份等的排名更是跌至2500名之后,而能够进入前1000名的,仅有经纬电材(排名第363位)一家而已。
其实,仔细梳理这部分公司的情况不难发现,他们除了市值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经营不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公司更是存在违法违规,遭遇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在市场口碑方面的集体沦陷。要知道,如果一家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无法给中小股东带来应有的回报,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又如何能拥有良好的口碑呢?
从舆情口碑的角度来看,究竟市值规模多大的上市公司最具优势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排名舆情榜前100位的企业后发现,市值千亿级上市公司仅占7席,百亿以下的约占20%,而市值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中等市值企业,占比接近七成。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中等市值的企业往往进入了发展相对稳定的阶段,同时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再融资、市值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需求,自然而言也就比较重视舆情口碑的建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