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篮子’里还是‘1对4’,美国还掌握着一票否决权,‘量变进程’只是加速了,还没有达到‘质变’程度,但这显示出时代的潮流和方向。”
10月1日起,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新认定的可自由使用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SDR新的货币“篮子”。这个新“篮子”货币的权重将调整为:美元占41.73%,欧元占30.93%,人民币占10.92%,日元占8.33%,英镑占8.09%。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说,这是一件大事,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
王嵎生认为,人民币“入篮”是时代变迁量变进程加速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反映。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也可用于政府间的结算,或向其他成员国换取外汇,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向基金组织借的贷款和利息。
近50年来,一直是发达国家货币在“篮子”里,发展中国家想也别想,全然处于被动地位。王嵎生说,中国“入篮”,带了个头,实际上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但现在这‘篮子’里还是‘1对4’,美国还掌握着一票否决权,‘量变进程’只是加速了,还没有达到‘质变’程度,但这显示出时代的潮流和方向。”
王嵎生说,人民币“入篮”,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提高IMF的代表性和威望,有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和稳定性,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同时,也体现了“金砖国家”关于“应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
王嵎生说,IMF和世界银行成立以来,在国际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显然也有一些不够公正的制度,如份额分配和话语权,以及总裁和行长必须是欧洲人和美国人等,“改革势在必行,从中国‘入篮’开始,变化会逐步推进的”。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以及改革开放顺乎自然的结果,是国际上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认可。王嵎生认为,“入篮”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势必加速,有助于中国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可以预见,人民币将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直接投资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结合“亚投行”的运作,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将会更有作为,不仅惠及中国民众,也将会惠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