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黄修眉
台上,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特朗普的嘴仗打得不可开交;台下,美国与其中东地区重要盟友沙特阿拉伯的纠纷也是愈演愈烈。
就在美国东部时间本周三,美国众议院以348:77的投票,参议院当天早些时候以97:1的投票,首次推翻总统奥巴马的否决令,强行通过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的法案。
这项法案的通过,却引起了沙特政府的强烈反弹——沙特政府警告称,将抛售美国国债及其他美元资产,合计金额可能高达7500亿美元。
沙特和“9·11”事件有关系吗?
这场风波最早源于美国国会与总统奥巴马之间的分歧。在总统奥巴马看来,通过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的法案无疑会损害美国安全利益,这意味着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通过类似法案的先例,从而对美国军事、外交和情报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但在9月28日,美国参众两院却高票通过该法案,驳回了总统奥巴马此前对该法案的否决。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受害者亲属坚持认为,“基地”组织获得来自沙特的资助,沙特政府必须就袭击承担责任。此外,袭击事件的19名参与劫机者中有15人据称为沙特人。“9·11”恐怖袭击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一直向美国法院起诉沙特政府,但因为沙特拥有外国政府豁免权而不受起诉。
美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今年7月公布了“9·11”事件调查报告中有关沙特与恐怖分子可能存在联系的绝密内容。报告解密内容指出,“9·11”事件部分劫机者在美期间曾接触与沙特政府可能有关联的人员,并接受后者帮助,但无法确定这些可能存在的帮助是否是后者有意为之。
▲2015年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会晤时任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图据美联储
沙特威胁抛售7500亿美元资产
不过,美国国会强行通过该法案,引发了沙特政府的强烈反弹。
9月29日,沙特外交部发表声明称,美国国会不顾以总统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政府的反对,强行打破外国政府主权豁免原则。沙特希望美国国会采取必要措施避免这一法案给国家间关系带来严重和危险的后果。
公开资料显示,根据美国1976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在美国法庭面临诉讼的其他国家政府享有外交豁免权,这就导致“9·11”事件受害者的诉求难以实现。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的一番警告就已经表明,该法案的通过除了会造成外交困扰外,还有可能威胁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当时朱拜尔就警告说,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允许“9·11”事件受害者亲属通过美国法庭起诉沙特政府,沙特将抛售所持多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及其他美元资产。
彭博社报道称,截至目前,沙特估计持有17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其他资产则很有可能包括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沙特阿拉伯外汇管理局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以及沙特政府和王室家族位于美国的资产等。
▲本周末,受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限产计划提振,沙特阿拉伯综合指数并未受到两国纠纷的影响,9月29日当天上涨1.61%。
9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的海湾国家银行家们一致表示,美国与沙特近日的纷争,可能让沙特人不敢在美国投资,并引发巨额资产抛售。一位海湾国家基金经理表示,沙特投资者已经在计划减少对美国的敞口,并准备削减在美投资。
《金融时报》称,沙特政府和王室家族的大部分资产在美国,这意味着数千亿美元资产有变现的风险。上述银行家们表示,“与沙特政府或王室家族有关的每个机构或个人,可能将不得不把资金从美国境内的所有银行撤出来。如果美国法庭下令扣押,那将适用于所有在美国注册的公司。”
不过,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院的艾德文·杜鲁门认为,沙特只是在口头上做做样子,抛售巨额美国资产不仅在技术上难以执行,还将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从而导致沙特遭受各方责难。“这种行为一旦展开还将严重冲击美元,而沙特货币里亚尔本身采用的就是盯住美元汇率制,美元动荡无疑也会给里亚尔汇率带来压力。”艾德文·杜鲁门表示。
沙特财政状况不佳
众所周知,沙特很大一分部财政收入来源于石油出口。但如今国际油价持续低企,沙特政府的收入也遭遇严重影响。为了缓冲油价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沙特政府去年耗费了11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今年上半年又消耗了520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沙特2015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3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这种情况下,沙特需要国际油价在67美元/桶及以上才能维持收支平衡。但目前布伦特原油和纽交所WTI原油的价格都不超过50美元。彭博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预计,沙特今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可能高达13.5%。
▲自2014年国际油价高位暴跌以来,沙特阿拉伯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纽约时报》质疑称,不知沙特宣称抛售美元资产的行为,是否与政府收入捉襟见肘有关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