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曾国祥说:“对我来说,人和人的关系永远最吸引我,好的电影一定是用人物打动你。”变与不变之中,《七月与安生》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在狂热而浮躁的市场中,它走回了“故事扎实、人物立体”的电影常识之路。
每经编辑 丁舟洋
《七月与安生》这些年最好青春片
导演曾国祥:好的电影一定是用人物打动你
每经影视 丁舟洋
在国产电影中,青春片同质化现象尤为严重。经历一次次失望后,观众对其耐心也渐渐消退。然而,打动观众的电影,内核并没有改变。导演曾国祥说:“好的电影一定是用人物打动你。”
出乎意料,在2016 年“余额”只剩四分之一之际,今年以来剧情类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青春电影竟是《七月与安生》。
7.7 分的豆瓣评分,甚至高过《美人鱼》。
朋友圈里,一双双在电影院里哭红的眼睛,和一句句情真意切的影评,足以将此片作为一个样本来细细解读——这部没有大卡司、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投资,甚至连题材都没有那么讨喜的电影,为何能既守住艺术品质,又获取不差的票房?
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专访《七月与安生》的导演曾国祥、监制陈可辛之后,发现他们在市场面前也有妥协。“我不会不管观众的好恶,拍只有自己才喜欢的电影。自以为清高,没有意义。”陈可辛对每经影视记者表示,“IP 横行,我们也会看一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经是妥协。”
但看似口味越来越刁的中国电影观众,其实打动他们的内核并没有改变。导演曾国祥说:“对我来说,人和人的关系永远最吸引我,好的电影一定是用人物打动你。”变与不变之中,《七月与安生》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没有被裹挟进“电影金融”的游戏,也不背负“票房大卖”的重担。在狂热而浮躁的市场中,它走回了“故事扎实、人物立体”的电影常识之路。
称不上黑马 但足够惊喜和感动
1998 年,一个在家乡小城做着安稳银行职员的年轻女生,开始在文学社区网站上发表文章,她给自己取笔名“安妮宝贝”。
随后其小说《七月与安生》一举成名,安妮宝贝辞去刻板的工作,一边当专职作家一边漂泊四方。作
者从规矩到不羁的人生转折,像极了《七月与安生》小说的两个主人公。
一位在中学时将安妮宝贝作为精神食粮的读者告诉每经影视记者,回头去看,现在觉得小说《七月与安生》情节单薄、表达做作。“我都不好意思向别人承认,自己年轻时爱过这本小说。但在那时候,她的表达方式是如此特立独行,的确让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小孩们悸动不已。”
就是这样一本在“原著粉”心目中都有些说不过去的短篇小说,2013年被新成立的极客影业买下了电影改编权。
拿到《七月与安生》的电影改编权后,知名制片人覃宏的嘉映影业和陈可辛的工作室“我们制作”也加入到电影项目的开发中。前前后后,这部电影磨了三年。
《七月与安生》剧照
“我们这次坚决没有用票补、保底等手段,我们希望大家看到这部电影之后,还是对市场要有信心,不能因为市场不好,就搞些不正常的东西,这对市场是有害的。”极客影业创始人陈乐说。要说《七月与安生》的故事主线,非常简单:两个性格迥异、形影不离的女孩,喜欢上了同一个男孩。这样的故事,稍不留神就会拍成广受观众吐槽的“两个妞无聊地为一个男人撕得昏天黑地的青春偶像片。”
中国观众早就不上这种青春片的当了。
然而结果却比预想中好得多,影片根本不关心三角恋中男孩到底爱的是谁,真正要紧的是刻画七月与安生两位女主角之间的关系——她们彼此间细腻而坚定的友谊,和“双生花”自我找寻、交换人生的历程。到最后,被两个女生抛弃的,是“不可靠”的男主角。这也是对原著改动最大、最让人惊喜的部分。
也许正如一位观众所言:“坦白说《七月与安生》算不上黑马。但在这个国产青春片已被拍烂的时代,我们看够了华丽空洞、看够了狗血离奇,对《七月与安生》这样一部没有‘跪在九零后钱包面前’的青春片,已是满满的感动。”
星二代曾国祥 着迷人物关系
专栏作家黄佟佟看完《七月与安生》感叹:“能把一部单薄的言情小说改成这样一部层次丰富、质感动人的电影,导演真是少一点功力都不行。”
而该影片的导演是37 岁的曾国祥。说到他的名字观众可能感觉不熟悉,但他父亲曾志伟则是纵横影视圈的老江湖。像很多星二代一样,曾国祥的第一步比很多人都幸运。大学主修社会学的他,毕业后想拍电影,于是父亲便将他交给大导演陈可辛做助理。
曾国祥(《七月与安生》导演)
曾国祥跑过各种龙套,也出演过男主角。但他的兴趣和才华却渐渐在编剧、剪辑、导演等幕后工作中展露出来。陈可辛看过他第一部联合指导的长篇电影《恋人絮语》后,觉得曾国祥是个非常细腻的导演。而《七月与安生》恰恰是一部需要把握细腻人物关系的电影。于是陈可辛找曾国祥来导演。
此前,他俩都没读过原著。《七月与安生》吸引陈可辛的原因,是它很像自己电影里常有的情感结构:三角关系,且又无对错。而曾国祥则被小说中两个女主人公之间比闺蜜还要亲密的人物关系抓住。
很多人好奇曾国祥为什么会拍一部如此女性化的故事。“电影上映到现在,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拍女生题材?又如何把女生的心思拍得那么准。”曾国祥笑称,“这可能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他坦言,父亲常年在外工作。自己从小和一群女人长大——外婆、妈妈、姐姐,还有她们的姐妹。“尤其是我外婆,她是上海人。所以,第一次读到张爱玲小说的时候就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就是生活在张爱玲的小说里。”
这样的成长过程让曾国祥对女性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女性之间超越爱情的关系也颇为打动他。“我感觉女人的感情世界比男人复杂太多。我就一直对那种难以言说的人物关系着迷。”
“我们一直在琢磨怎么保留书里这两个女生的关系。从导演的角度,我必须全身心投入到两个女生的感情世界中,我自己首先得为她们的故事打动。然后也要让观众喜欢这两个人物。”曾国祥说。
就像陈可辛总结的:“创作者拍一个故事,要是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就别想要打动观众了。”
陈可辛(《七月与安生》监制)
【人物对话】
“堕胎”并非不能用 但不能硬拿这些情节博票房
每经影视:看过原著的观众说,电影《七月与安生》一改原著颓废低迷的基调,让人感到明亮、向上。为什么会这样改编?
曾国祥:这是一个共同创作的结果。我看小说时,有点反感的地方是安生主动去亲吻家明。现在的改编是,安生刻意避开了自己对家明的喜欢和家明对她的好感,这样观众才能对人物产生喜爱和同理心,不会让人觉得安生是在抢闺蜜七月的男朋友。而七月在原著里是比较单薄、比较单纯的人,电影里我们则改编成“交换人生”。其实,七月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
每经影视:您并没有内地生活的经验。在拍一部描述内地女生成长的电影时,如何跨越这重身份障碍?
曾国祥:我们跟美术老师沟通得非常细,希望每个细节、每个小道具都有那个年代的感觉。拍的时候,每个很小的细节我都会问剧组里的内地工作人员,那个时候你们家里的东西是不是这么放的?演员这么说对白在当时合适吗?总之,很小心地去处理。
每经影视:是否有意向逃离内地青春片的一些套路?
曾国祥:我最近一直看大家在微博上的评论,说“《七月与安生》没有狗血”“没有去堕胎”之类的。其实,我觉得“堕胎”“车祸”在电影里出现是没有问题的。电影源于生活,这些事情在生活里都有可能发生。但关键是怎么能合情合理地把这些情节表现出来,而不是硬要拿这些情节来博得一个票房。态度很重要。
其实我是不懂市场的,对内地观众的口味也不熟悉。不过,我不会去猜大家喜欢什么。每一个故事最打动观众的都是人物跟他们之间的关系、情感,你在看一个剧本的时候,里面的人物、情感如果打动你,那才是最重要的。
陈可辛:市场方面的问题,我来答吧。我不会不管观众的好恶,拍只有自己才喜欢的电影。自以为清高,没有意义。IP 横行,我们也会看一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经是妥协。但你在看这个IP 的时候,也要找到你自己喜欢的原因,选择拍一个你喜欢的。我希望一个IP 改编剧本是既能让现在的年轻人觉得会High,但又是有尊严的、扎实的,不是那么浮、不是那么虚。
至于如何在电影创作中做到自我表达与市场价值的平衡,我觉得我作为监制,只需要捍卫在商业上使得这个电影不会失败——不要亏钱,已经是对投资方有交待了。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