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贷款难、资产配置荒的情况下,银行目前还找不到比个人房贷更安全、更大宗、更有信用的资产,如渤钢等企业的债转股、债转债越多,越说明这些企业信用的不可靠,彰显了在目前情况下房贷的可爱,起码在现实的风险和未来的风险之间,银行理智地选择了未来的风险。
每经编辑 叶檀
叶檀
针对楼市“高烧”,昨日(9月20日),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在第二版刊登《地方政府应担负起楼市调控职责》一文,指出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频频落空,甚至出现通过“加杠杆”方式实施去库存等政策走偏的现象,对此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
去年到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令人吃惊的。即使是限购,暂时也没有办法控制住房地产的疯狂上涨,限购只不过证明了房地产的实力。
这次房价上升很大程度上与货币现象有关——这是一个全球制造业下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资金寻找安全垫的过程。
中国央行虽然没有QE,但为了维持经济减轻负债者的负担,必须把货币保持在低利率水平,这让市场获得了大量廉价资金,这些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广发证券的分析师屈俊称,根据央行公布的货币数据,2015年6~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基本维持在3000亿元这一中枢附近,今年前8个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基本维持在4000亿元以上。
根据测算,2014、2015、2016年3年居民中长期贷款月均新增分别为1858亿元、2542亿元和45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36.8%和78.3%。8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按揭贷款占零售贷款的比重自2008年的78.7%一路持续下降,到2013年降到最低位的59.7%,此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比重回升至65.9%。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8.19万亿,同比仅增1.9%。
房贷利率持续下降。8月24日,融360公布,截止到今年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降至4.44%,继续创历史新低,一些大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表现都十分活跃。监测的全国532家银行,提供9折优惠利率的银行有212家,占比39.8%;提供9折以下优惠利率的银行有155家,占比29.14%。银行的房贷比例有较大增长。
在贷款难、资产配置荒的情况下,银行目前还找不到比个人房贷更安全、更大宗、更有信用的资产,如渤钢等企业的债转股、债转债越多,越说明这些企业信用的不可靠,彰显了在目前情况下房贷的可爱,起码在现实的风险和未来的风险之间,银行理智地选择了未来的风险。
房地产是中国投资者最大的储钱罐,他们已经买遍了全世界的资产。
原因不难理解,在货币购买力下行的情况下(当然,CPI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被恐慌攫住情绪的人们,急于把钱放到安全的地方。
民间投资持续低迷。在民间投资低迷的情况下,资金不可能进入制造业,只会进入资本与货币市场。今年1到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与前值持平。最近有所好转,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与上月同比下降1.2%形成鲜明对比,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后转正。这要归功于基建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
去年上半年,资金走向了股票市场,今年部分走向期货市场与黄金市场,同时进行了股权争夺战。去年股市杠杆及其引发的股市动荡教育了投资者,与房地产相比,一纸股票随时可能被掏空,在信用不彰的市场,房地产比股票诚实,所以,相比股票市场的萎靡不振,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者的最爱。
即使如此,对于有质地的行业的股权争夺战白热化,万科的股权争夺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而后是廊坊发展、东阿阿胶等,这不过是货币太多在股权投资市场的又一次展现,资金愿意去投资白马股,而不是黑影重重的不知道是熊是猴的成长股。
还记得今年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价格的疯狂吗?作为一个小资投资市场,照样经过了疯狂的炒作,只不过影响力没有房地产那么大,对于大众的眼球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让地方政府单方面承担起房地产调控的责任,是有失偏颇的。新兴产业不可能获得税收,传统制造业江河日下,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税收能够持平就是上上大吉。绑定房地产是必然的,在笔者看来,房地产就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宗大税收,也是目前新一轮城镇化中最大的资金来源。
其实,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首先是货币现象,只有经济恢复正常,房地产才能退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