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盗墓题材的兴起,一些“亚文化”已逐渐被中国观众接受。但对恐怖片、惊悚片,灾难片、乃至“邪典电影”来说,中国市场仍然是一个“没有开垦”的荒地。
每经编辑 每经影视 余泽人
每经影视 余泽人
《釜山行》以爆炸式的速度在互联网上传播,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作为一部出产自韩国的“僵尸片”,《釜山行》让一贯被中国观众“冷落”的恐怖类型再次走入大众视野之中。就在前不久,同样“重口味”的日本电影《寄生兽》获得了4700多万票房,成为日本真人电影在华上映的票房冠军。除了高口碑之外,观众更多反应了对这种类型电影的认可和期待。
僵尸片、怪物片,恐怖片,在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下,这些电影似乎都有些“登不上大雅之堂”之嫌。但作为一种类型,它始终以刺激的感官体验吸引年轻观众。
随着青春片的集体“遇冷”,“小清新”仿佛成为过去时,“重口味”在金秋时节一夜爆红,给票房不景气的2016年一些新的启示,“大尺度”电影究竟能否在中国出现,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套路”片引爆韩国暑期档
《釜山行》的故事并不复杂,从电影的编剧和制作角度来说,它也“非常传统”。
影片讲述了单亲爸爸石宇带着女儿秀安乘坐高速列车往釜山,而随行的一位女乘客僵尸病毒发作并肆虐整个列车,使乘客都悉数变成了僵尸。幸存的队伍自发组成团体,用智慧和武力保护家人,并逃往唯一的安全地带釜山。
实际上,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僵尸片诞生在美国,为西方比较流行,目前大多数的僵尸片,都处于一个后现代的语境下,描述着科技、生化给人带来的危害。而这种影片的影迷一般有一个小的圈子。在中国,80年代中期香港导演林正英曾制作出大量带有中国特色的“僵尸片”,并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功。
但《釜山行》从今年7月在韩国上映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成绩。
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显示:《釜山行》到目前为止(2016年9月18日)观众观影人次超过1100万人,而韩国的人口总共就5000多万,相当于五分之一的人看过这部电影。从评论上来看,主流的电影杂志和网站评论都在8分左右,上,基本都打到了4分以上。
通过评论媒体《cine 21》可以看到,韩国主要电影媒体的评价都认为《釜山行》是一个合格的暑期档僵尸类型片,主要不满的地方在于:影片有些为了超级大片的效果罗列了过多的刻意渲染。僵尸行为和能力的不一致,男二号死了之后,故事就陷入了简单的逃难模式,使趣味性有所降低。
著名制片人、编剧杜俊也分享同样的看法,他认为这部影片在戏剧结构安排上有一些问题,弱化了主题,但总体来说,质量尚可。
作为一部惊悚类的僵尸片,《釜山行》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从创作角度来看,它与一般的同类电影一样,存在着某种“规律”和“共性”。
“首先需要一个‘杀手’、‘怪物’或者‘超自然的东西’,它强大,不可逆,而人则非常渺小。其次,这样的故事需要发生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比如《釜山行》里的火车。”杜俊说道:“这个‘密闭’空间值得是叙事环境,另外,里面需要有各种社会特点你的人,而最终经历历险之后,人会改变并获得救赎。”
本土化剧情、配合营销或成为最大“推手”
《釜山行》这次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起网友的追捧和思考,互联网和自媒体“功不可没”。
上海电影协会副会长石川认为,对这部电影喜爱的人,一种是哈韩的,另一种则是cult片的影迷。电影借助互联网的形式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观察中国电影这几年的变化,会发现中国也很少引进这样的影片,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影往往有一些暴力和血腥元素。因为上不了院线,所以网络化的传播也是被动的,但这却反而吸引了年轻群体的热捧,因为惊悚片、恐怖片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年轻人。
“《釜山行》在亚洲范围内是十分大胆的做法,因为僵尸片本来就是西方的概念,但这部影片还是相比比较‘接地气’的,用有些含蓄的手法描述了亲情,除了普世价值观之外,还有东方人特有的表达方式。比如男二号在死时,就看了看妻子,然后说了自己给未出生的孩子起的名字。”杜俊认为,《釜山行》脱离了北美的模式,同样也不同于香港的“林正英”模型,属于非常具有原创性的僵尸片。
“电影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僵尸片,相比之下,《釜山行》算的上刚合格,但是,这种现象级的片子却值得人们的注意。”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则葛颖认为,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火爆,其背后存在着有背后“推手”的可能性。
“在网络论坛上,有很多关注Cult片(“邪典电影”)、恐怖片、怪物片的小群,影迷们会在小群上交流,而《釜山行》则把这些群悉数‘打通’。”葛颖说道,这次的传播资源清晰度高、翻译准确、传播及时,像有一个正规的团队专门“经营”过。
每经影视记者发现,《釜山行》在9月初时,就以爆炸性的趋势在网络上扩散,之后又自媒体等形式“宣传”,因为影片的口碑不错,所以吸引了不少观众。
葛颖表示“最近有一系列电影都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前段时间罗宏镇的《哭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追捧。而《釜山行》很早之前就‘预热’过,那时资源很难找到,很过听到的观众都想看,这似乎在进行着一场饥饿营销。但这究竟是影迷的自发行动,还是某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不得而知”。
僵尸片上映?可能又不可能
随着盗墓题材的兴起,一些“亚文化”已逐渐被中国观众接受。但对恐怖片、惊悚片,灾难片、乃至“邪典电影”来说,中国市场仍然是一个“没有开垦”的荒地。
杜俊表示,这些类型都属于一种“亚类型”,是其电影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这种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是年轻人,除了追求感官刺激之外,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一些迷茫和恐惧,而影片中未知的事物则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僵尸片的发展,和社会思潮、人们的经济需求有一定关系。”
在韩国,电影工业已经相对成熟,每年都有很多好的商业电影让大家记住,在《釜山行》之前,《铁线虫入侵》和《流感》也是非常好的灾难片和恐怖片。
,“近些年很多韩国电影产业模仿美国好莱坞,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类型片进步相当快,制作技术也已经能够达到好莱坞的制作水准。所以出现了一系列影片,例如奉俊浩的《汉江怪物》就是很好的例子。”石川认为,《釜山行》的成功,得益于韩国电影工业20年的发展结果。
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票房,中国电影在全面开花的同时,也面临着无法产出好的恐怖片、灾难片的尴尬场面,《寄生兽》的引入,《釜山行》的热捧,是否意味着这种类型的电影的春天即将到来?
杜俊对记者表示,浮躁的环境是中国无法做出合格恐怖片的“罪魁祸首”,“很多人和对恐怖片理解存在偏差,实际上,恐怖惊悚只是其外因,而内核中真正表达的,还是亲情与爱。”
“中国观众对这类电影是有需求的,因为基数太大,所以什么片都会有人看。尤其是这种类型。一部1100万观影人次的电影已经算是很大的成功了,而中国一个《寄生兽》就有4000多万的票房,对于恐怖片僵尸片,受众群体哪怕在小,也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数。”杜俊认为,只要认真把电影做好,上院线还是有可能的,
“中国观众的容忍度是很高,到头来总会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拍电影是需要精心磨砺的,像《釜山行》那样,除了扎实的剧本外,还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