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明星天价片酬也曾让好莱坞背如芒刺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09 01:45

    周铁东/文

    早在1999年,本人就曾以《他们值2000万美元吗?》为题,在《大众电影》撰文分析过好莱坞明星片酬的高企。

    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还不到10亿元,由于中国电影还很穷,因此中国的电影明星或隐踪于海外,或倚仗体制内的微薄工资和偶尔的走穴收入,更多的则是靠电视剧和商业广告支撑着自己作为明星的体面。

    “明星片酬”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尼古拉斯·凯奇、金·凯瑞、汤姆·克鲁斯、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汤姆·汉克斯、约翰·屈伏塔、罗宾·威廉姆斯和布鲁斯·威利斯等好莱坞巨星却早已跻身“2000万美元俱乐部”。因为他们的名字在“钱说话”的好莱坞具有魔术般的效力,能左右制片厂老板的决策。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有了他们的加盟,投资人愿意砸钱投拍,观众愿意掏钱购票,这完全是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主导之下的供求关系使然。

    正因为此,好莱坞的明星片酬屡屡突破天花板,不但薪资高达3000万美元,而且还要参与票房分红,少则15%,多则可达20%,令好莱坞芒刺在背,忍无可忍。比如,排名史上明星片酬榜首的基努·里夫斯在2003年因《黑客帝国2》和《黑客帝国3》这两部影片,所获得的薪资3000万美元外加票房分红的总收入高达1.56亿美元。施瓦辛格主演《终结者3》的薪资是2925万美元,外加20%的票房分红,而该片的全球总票房是4.33亿美元,其中的20%都得归施瓦辛格。

    在拙著《号脉电影》中,收录了2012年的三篇文章,围绕汤姆·克鲁斯被派拉蒙电影公司的老板萨姆纳·雷德斯通解雇之事进行了深入分析:《好莱坞向明星宣战》《牛人遇到牛人:好莱坞的实力博弈》和《道德棋盘上的商业棋子》。其情其景或能观照我们当今社会对明星天价片酬的诟病。

    派拉蒙中断了与汤姆·克鲁斯长达14年的合作关系,这一分道扬镳给好莱坞带来不小震荡,标志着制片厂对其一向纵容以至于被宠坏的明星一族开始亮剑。因其多米诺效应,ABC亦于同期取消了与梅尔·吉布森公司的一项关于“大屠杀”的微型系列片的制片交易;摩根克里克制片公司也对女明星林赛·罗韩在片场的恶劣表现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批评信,信的内容很快被泄露给媒体并公诸于众。

    一时间,媒体成为好莱坞向明星宣战的首选利器。好莱坞制片厂终于受够了明星颐指气使的漫天要价,致使行业钟摆发生巨大逆转:明星实力的构成因素究竟是什么,明星实力到底能有多大,不再由经纪公司说了算,而应该让投资人以及支撑投资人的观众做主。

    在这整个过程中,始终看不到政府的身影,甚至连协会、行会和工会的声音都未曾听到,完全是一种行业实力的博弈。而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观众,因为在一个成熟而健全的产业结构中,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完全是其自身的实力使然。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一实力,令其成为自身宇宙的主宰乃至自我膨胀,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无论如何不堪观众都会买账,都会原谅和遗忘。

    殊不知,观众却是一个可以用脚投票的聪明而无情的群体。

    在《碟中谍3》上映之时,即使贵为汤姆·克鲁斯,其失范行为也令其流失了不少女性观众。翻译成好莱坞的语言,这便是钱,而钱却是好莱坞的原则立场:无论你是谁,耽误我挣钱,你就得走人。

    无论明星实力,还是导演实力,还是其他实力,在电影产业这一建立在公众道德底线之上的商业丛林中,博弈各方的身价只能取决于其在商业层面上的博弈实力。当你高估自身实力或者无视自身实力的改变再不能让你的雇主“看到钱”的时候,当你这台本为赚钱而合理存在的明星机器不再合理运转的时候,如果不但不思修正反而还漫天要价且不容对方就地还钱的话,其结果必定是被弃置。

    从对弈者的角度而言,道德必定要与商业挂钩,没有人会纯粹为德而弈。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构成电影棋盘的观众,却是一个道德的群体。缺德便是得罪观众,得罪观众则不会有利。只有在道德底线模糊、博弈规则混乱的地方,德与利才并不构成冲突,道德水准频频触地,明星片酬却不断顶天。

    所以,反观我们国内,明星艺人在遭遇各种“门”之后,还依然能够靠着各种危机公关和各种舆论控制恬不知耻地出入各种冠冕堂皇之“门”,甚至还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坏事为好事,蛹蜕成蝶,继续翩翩起舞。这是因为我们的产业还处于资本肆虐的原始积累期,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

    恰如财富的两极分化,演艺市场的人才供求也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由于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机制被稀释,虽不断扩招但直接可用之才却异常有限。资本谨慎,趋利心切,不敢启用新人冒险,就像各行各业不敢创新一样。所以,可用的被用到极致,以至于身价被哄抬,而底层小演员却永无出头之日,就像房地产市场上的“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一样。这是由于我们的产业结构尚未健全,主流市场铁板一块,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层级结构尚未形成,导致观众口味单一,能够卖钱的明星资源稀缺,群体固化,很难突破。

    其实电影产业本身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包括观众在内的各个门类和环节,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只不过是啄食顺序不同而已。作为电影产业这个共生食物链中正常的一环,明星高片酬并无不妥。但怕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靠猪买单”的资本游戏所导致的各种虚浮对行业的伤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小时光”传奇再现——华业·东方玫瑰收官力作开盘狂销十三亿,震撼全北京

    下一篇

    片酬有天价 红颜非祸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