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卓悦在内地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是竞争不过屈臣氏。2016年屈臣氏所有门店每周的客流量为1200万,截至2016年3月,莎莎在内地有57家门店,怎么与屈臣氏的2622家玩?”
每经编辑 项义妹
每经实习记者 项义妹
随着赴港内地游客的减少,香港美妆生意持续疲软,莎莎和卓悦作为香港两大化妆品零售巨头首当其冲。
近日,卓悦控股(00653.HK)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卓悦实现营业额约为10.1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9%,利润录得亏损2852万港元。
卓悦竞争对手莎莎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截至6月的第一财政季度,莎莎国际(00178.HK)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录得负增长,下跌5.7%至17.17亿港元。
香港市场遭遇打击的同时,卓悦和莎莎在内地的门店表现同样不佳。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分别致电卓悦和莎莎,卓悦方面表示相关负责人不在,而莎莎方面则电话无人接听。
香港市场增长乏力
卓悦作为香港化妆品零售巨头之一,现代理180个国际知名护肤及护理产品。
今年上半年,卓悦实现营业额约为10.1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9%,同期利润录得亏损2852万港元,而上年同期的这一数字为4.24亿港元,而毛利率则由44.1%下跌至40.3%。
对此,卓悦在半年报中指出,内地消费者仍然是零售业的重要客源,2016年香港零售市场增长乏力,当中包括全球经济放缓,行业竞争激烈,内地访港游客人数下跌而且消费力减弱,使零售市场备受压力。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香港零售收入总值较2015年同期下跌10.5%至2197亿港元,旅游业市场回落加上港元强势,香港零售市场正经历自2009年经济危机以来另一段艰难时期。
而截至6月的第一财政季度,莎莎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为17.17亿港元,下跌幅度为5.7%。其中,港澳市场营业额下跌5.4%至13.85亿港元,同店销售下跌4.8%;每宗交易平均金额下跌5.7%至315港元。而其他市场营业额则录得7%的跌幅。
柏亚国际集团企划传播中心总监黄志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内地游客减少有非常大关系,现在很多内地人购物主要往韩国、日本去了,且香港租金成本高,加上市场营销没有创新,所以无论是莎莎,还是卓悦业绩都持续下滑。
卓悦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卓悦在留任人才和控制成本之间努力达成平衡,致员工成本对营业额比率由13.3%減少至12.4%,但报告期内,租金成本对营业额比率高达21.1% ,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8.8%。
内地市场被挤压
在香港市场持续疲软的同时,卓悦和莎莎在内地市场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截至6月30日,卓悦在香港、澳门及广州共开设46间分店,同比2015年同期,没有新增任何店铺。而莎莎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球门店数为29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一家。
据《信息时报》去年6月报道,卓悦位于广州和深圳的多家门店已陆续关闭了,而莎莎在内地除了关闭部分门店,最大的动作就是缩减店面以减少亏损,从以往的三五百平方米的面积转为100平方米以下。
黄志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莎莎、卓悦在内地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是竞争不过屈臣氏。2016年屈臣氏所有门店每周的客流量为1200万,截至2016年3月,莎莎在内地有57家门店,怎么与屈臣氏的2622家玩?”
黄志东还告诉记者,据统计,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多达15个,覆盖了护肤、彩妆、男士、洗护等多个领域,而这些“自有品牌”在2015年贡献了约36亿元的销售额,占比20%甚至更多,而卓悦,莎莎在这方面可以说没有优势。
此外,娇兰佳人是中国本土规模最大的化妆品零售连锁,规模仅次于屈臣氏。
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目前可以说整个化妆品的零售行业陷入寒冬,租金、人工成本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压力较大,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是很好,此外,莎莎和卓悦的定位主要是进口产品,进口关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优势在内地就没有体现出来。
而面对香港零售市场的低迷,卓悦方面表示将加快发展及经营电商业务的步伐,上半年其网上零售销售额达18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0%。在品类上,卓悦方面已成立专门采购团队,集中搜罗最新的韩国化妆品及护肤品。今年上半年韩国产品销售额已占其总收入的17.0%。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