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智能硬件依旧是未来的潮流趋势。科通芯城人士于8月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透露,科通芯城旗下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的供应商数量达9445家,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已突破2万个,未来有望分拆独立上市。
每经编辑 蒋佩芳
每经记者 蒋佩芳
不可否认,智能硬件依旧是未来的潮流趋势。
科通芯城(00400.HK)人士于8月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透露,科通芯城旗下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的供应商数量达9445家,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已突破2万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硬蛋于2016年初发布了五大生态战略计划,分别是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大健康和新材料。毋庸置疑的是,机器人是政策支持的方向。4月27日,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150以上。
其实,工信部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补贴支持机器人产业,科技部的863计划也有相应的补贴,发改委则侧重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包括专项债权、贷款贴息等方式,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更使机器人成为当前国内最火的产业之一。
据上述人士透露,硬蛋平台已经和10余家日本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厂商达成合作。7月初易造机器人网正式上线,以及最近的APEC深圳会议与英特尔达成战略合作,帮助全球机器人创新企业实现加速。
新型企业必须投资未来
据了解,科通芯城2014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那时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中尚未有可以与科通芯城类比的同行业公司。作为电子元件电商第一股,曾有资深资本市场人士预计,科通芯城介入电子元件电商时间早,且该行业在中国规模庞大,凭借这“独一无二”的地位,该公司未来将有较大发展。
富途证券此前就认为,科通芯城是一家以销售IC电子元件为主、融合O2O模式的B2B电商平台,通过低成本的在线营销获得了超过200万的客户,推出的硬蛋智能硬件供应链平台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根据公司规划,最终将基于大数据打造成电子制造业和物联网的良性生态体系,未来分拆上市及变现能力均可期。
硬蛋平台是科通芯城于2013年年底创立,目前该平台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
据悉,科通芯城目前占硬蛋平台的股权比例为70%。科通芯城首席执行官、硬蛋平台创始人康敬伟此前透露,科通芯城正在和大型保险机构等洽谈硬蛋引入战略投资者事宜,科通芯城计划拿出硬蛋平台30%的股权进行融资。据康敬伟介绍,目前硬蛋平台估值为200亿元。
科通芯城此前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GMV(总商品交易额)38.868亿元,同比增长56%;按非公认会计原则计量股东应占溢利1.002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硬蛋平台的供应商数、项目数、粉丝数持续高增长,给科通芯城的GMV带来了正面影响。
据前述科通芯城人士介绍,硬蛋此前已经确定了2016年年内“实现50亿GMV、供应商1万家、粉丝数1500万”的目标。数据显示,去年硬蛋平台实现了10亿元的GMV,今年一季度硬蛋平台实现GMV约4亿元,占科通芯城一季度GMV的10.3%。
未来硬蛋或分拆独立上市
硬蛋平台以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为目标。除了硬蛋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生产商Mobileye(MBLY.NYSE)的战略合作和在重庆市场的布局作为建设智能汽车生态的战略性环节之外,公司在机器人、新材料及智能家居等其他领域亦同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进展。
4月,硬蛋与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中国市场O2O的推广上进行战略合作。据了解,硬蛋一直布局国内汽车研发及制造市场,并试图促成Mobileye与国内大型车企的合作。
5月,硬蛋宣布与Intel牵手共建机器人创新生态圈。Intel将为硬蛋平台上的机器人项目提供国际前沿尖端技术,为平台上的机器人企业提供核心芯片、关键模块、参考设计等服务,硬蛋的母公司科通芯城将为硬蛋平台上的机器人企业提供行业优质资源以及行业大数据,最终形成全球最大的产、学、研、用一体的硬蛋机器人生态。
就在7月14日,硬蛋还与Intel发布了详细的合作计划,双方拟从技术创新、市场加速、专业运营三方面打造开放的机器人创新生态。
在这些动作背后,是未来科通芯城的三个并购方向:第一,是最传统的IC元器件行业,科通芯城会在行业内做整合者,用康敬伟的话说就是“企业服务的超级连接器”。第二,是发力智能汽车、机器人、新材料、智能家居和大健康这五个新兴领域。在这几大领域中,硬蛋的供应链会比科通芯城要广,包括软件、人工智能、IT设计等供应链行业。随着硬蛋的发展,广义供应链会远远超过IC元器件这一类业务,而这些不仅仅是快速变现的渠道,也是行业的主流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硬蛋的日渐成熟,也让分拆独立上市的可能性逐渐清晰。至于硬蛋单独上市后是否会对科通芯城造成影响,康敬伟曾外对表示,“硬蛋的成功是嫁接在科通芯城成功的基础之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