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天天果园获张江高科1亿融资 称前期“关店”系转为仓库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8-09 11:20

    生鲜电商一直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众多入局者,但也以高难度运营而让大量项目折戟。在生鲜电商发展进入步履维艰之际,天天果园8月8日于上海宣布新获1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投资方为张江高科(600895.SH)参股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表示公司已完成了VIE架构拆除,希望2019年启动境内上市进程。

    每经编辑 夏冰    

    每经记者 夏冰

    生鲜电商一直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众多入局者,但也以高难度运营而让大量项目折戟。在生鲜电商发展进入步履维艰之际,天天果园8月8日于上海宣布新获1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投资方为张江高科(600895.SH)参股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表示公司已完成了VIE架构拆除,希望2019年启动境内上市进程。

    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表示,为了在境内上市,就需要实现连续盈利的财务要求。而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地域性扩张、品类引进以及供应链建设,募集到的资金将被投入到用户体验的持续改善上。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此前天天果园传出了关闭所有线下门店的消息,对此王伟回应称,这些门店确实做了调整,但并非关闭门店,而是将门店都转化为仓库以提高运营效率。

    首获国企投资

    本轮D+轮融资,记者注意到天天果园首次获得了来自国企的投资。张江高科作为天天果园的“房东”,也正按照其“房东+股东”的转型思路,成为了天天果园的“时间合伙人”。

    此轮融资前,天天果园于2016年年初获得了京东领投的D轮融资,金额为1亿美元。天天果园此前数轮的投资方还包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锴明投资(ClearVue)等。

    “天天果园作为在张江园区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企业,与其共同成长是张江高科践行‘时间合伙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透露,根据尽职调查,去年天天果园收入是8亿元左右,今年董事会的预计是16亿元左右。

    对于上市进程,王伟还透露,目前天天果园已经拆除VIE架构,并准备在A股上市。

    “按照这个趋势今年基本上可以亏得很少,明年利润就可以打平,我觉得19年可以启动上市。”王伟表示,现金流是天天果园最看重的,追加融资不是因为此前的融资已经花完。事实上,2014年融的钱还没有用完,目前账上还有10亿元现金。追加融资主要是为了“安全感”,“有时候拿一笔钱,更多的是战略性的考虑,走境内上市的路没有任何的变化,所以这是战略性的选择”。

    回应关店风波

    记者注意到,天天果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水果垂直电商之一。此前,天天果园打出“门店+前置仓库”的概念,曾表示要在2015年底前,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五大城市开设100家O2O门店,王伟曾判断O2O将是生鲜电商的下一个增长点。

    然而,2015年起,生鲜行业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许多企业在发放大量补贴抢占市场,刷单等一系列“烧钱”的行为后,陷入资金枯竭。

    今年上半年生鲜电商“美味77”宣布倒闭。8月1日,生鲜电商果食帮宣布正式停业,称过去两年尝试各种办法仍未实现盈利。而天天果园近期也爆出关闭所有线下门店的消息,这也一度被外界解读是O2O模式的搁浅。

    对此,王伟也进行了回应,称这些门店确实做了调整,但并非关闭门店,而是将门店都转化为仓库,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也是提升用户体验,但公司仍将贯彻O2O这一总体策略。

    “关门店不代表天天果园的O2O不做了,我们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做。”王伟称,目前是把所有的门店转化成仓库,比门店的运营效率高很多。“一个门店最多的单量支撑度是200—300单,但是一个仓库最高能够做到1200—1500单,成本降低2/3,效率提升3倍。”

    接下来,天天果园将继续“微仓”策略,上海刚局部完成,北京开始布局,广州和深圳已经布局完成,南京和苏州在今年会布局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生鲜电商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2018年有望超过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目前,生鲜食品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不到1%。

    来自艾媒咨询的分析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有4000多家企业,其中仅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盈亏持平。

    对于天天果园的盈利能力及发展面临的行业挑战等问题,王伟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实现连续两年盈利的财务指标要求。

    “现在唯一一条路就是境内的创业板或主板,这个板块有一个要求就是盈利,创业板门槛是连续两年盈利,按照这个趋势,今年基本上可以亏得很少,明年利润就可以打平,我觉得2019年可以启动上市,我相信应该天天果园会成为第一家盈利的生鲜公司。”王伟如是透露。

    记者注意到,当下,资本已对生鲜O2O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大幅度烧钱的阶段结束,市场正在回归理性。生鲜行业的全国扩张是一个难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解决得很好。而消费者对于生鲜究竟有多少即时消费需求,将是决定O2O模式是否合适的下一步关键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当单价3万已成往事 还能拿什么拯救京郊房价

    下一篇

    手机专利战再起风波:高通与OPPO、vivo签下协议 业内称“按整机收取不合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