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
经历无数次的辟谣之后,所谓的谣言再次变成事实:8月1日,滴滴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内地的运营。
根据双方交易的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据说,双方合并后新成立的公司估值约350亿美元。
这起收购恰好是在中国网约车的法规刚刚通过之后,因而备受瞩目。双方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合并,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双方为了拼抢市场份额,耗资甚巨。优步在美国市场已经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在中国市场的血拼使得其2015年亏损超过了10亿美元,滴滴在财务上也是亏损的状态。资本虽然支持烧钱,但如果烧钱不能改变市场份额,烧钱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二,从目前的态势看,滴滴在中国的市场地位难以撼动。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专车市场报告,滴滴占的份额超过了80%,优步在2015年市场份额从12.5%下滑到不到10%。在活跃用户覆盖率方面,优步较滴滴专车的市场份额也有很大差距。不管优步中国如何努力,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的难度很大。
第三,中国网约车的新规出台。新规出台,一方面意味着专车走向合法,有了合法的身份;但另一方面,也对网约车进行了规范,无论在车辆的管理,还是运营规范方面,都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网络约车新规实施之后,滴滴和优步都面临着管理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由于很多地方参照出租车的标准,在新规通过之后,再增加新车辆的空间已经不大。在市场蛋糕已经到达天花板的情况下,下一步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将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就此而言,滴滴和优步的合并,属于一起不得已而为之的“婚姻”,不像林心如和霍建华,是因为爱走到了一起。滴滴和优步选择合并,更多的是为了让日子不再难过。这也决定了这起“婚姻”的出发点不可能是因为“爱”。
对于滴滴和优步的合并,消费者最大的担心是这两个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90%的公司,合并之后会不会涨价。其实消费者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涨价是必然的。
滴滴和优步都不是“活雷锋”,之前各种超低的价格,五花八门的补贴,不是在行善,而是在扩张市场份额,把对手打趴下之后再来赚你的钱。在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后,给消费者补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再不涨价也说不过去。由此可以判断,不花钱打专车的日子从此逐渐将离我们而去。
之所以说滴滴和优步合并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个好的结果,不是因为要涨价或者补贴没了,而是专车市场的生态可能因为他们的合并而遭到破坏。在他们跑马圈地,拿着投资者的钱疯狂补贴的时候,市场尽管疯狂不理性,但竞争是充分的。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因为竞争的存在,我们能够享受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因为竞争而不是资本家的慈善。亚当·斯密就曾说过:“我们愿意看到两个竞争对手打架,而不愿意看到他们在一起喝茶。”滴滴和优步“在一起”,很显然,这肯定会影响这个市场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反垄断机构对此事给予关注是必要的。8月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有关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机制申报。
中国互联网的整体生态越来越趋向于垄断,大树底下不长草,必将窒息市场的活力,阻碍竞争。
如果滴滴和优步不主动申报进行反垄断审查,中国的反垄断机构应该主动进行审查。考虑到二者的合并对这个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大影响,笔者倒是建议反垄断机构能够对这起合并案进行适当的干预,让市场能够在一个竞争活力比较充足的环境下成长。
(作者系经济学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