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票补退潮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29 02:44

    ◎每经记者 牟璇

    眼下正处于暑期档,但与去年9.9元看2D、19.9元看3D电影的场景相比,今年“砸钱赚吆喝”现象少多了,在线票务平台在经过跑马圈地的时代后,都不再盲目“烧钱”了。不过,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票补”退潮后,裸泳的电影票房也“葛优躺”了,万众期待的暑期档并未出现如去年般热闹场景,7月国内电影票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超过两成,与此同时,此前规划的600亿元全年票房的“美梦”,似乎也不容易成真了。

    2015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5.2%,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暴涨了48.7%,不少业内人士乐观预计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201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第一大国。不过,从截至2016年7月27日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七个月的全国票房收入尚不足300亿元,有贺岁档和暑期档的加持,尚未达到600亿元预期的一半,今年600亿元的预测似乎不容易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去年暑期档《捉妖记》《大圣归来》和《煎饼侠》的10亿元票房阵营,目前自6月上映的国产电影中,还未出现超过10亿元的“爆款”大片,虽然《魔兽》过了14亿元,但制作也是来自好莱坞,不算完全的国产影片。

    这一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影片质量较去年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是“票补”的大幅减少。

    对于“票补”的看法,相信不少人是“又爱又恨”的。“爱”的是花较少的价格,就可以进电影院吹着空调享受一部90分钟的电影,“恨”的是“票补”使得电影票房虚高现象盛行,票房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光线传媒掌门人王长田在此前接受记者群访时就明确提到最直接的原因是票补下降。“今天票补减少之后,自然观众观影的消费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是提不上来,这表现了观众真正的消费能力。其实我们的消费能力还没有那么高,中国票价相对有点贵,对观众来说有点压力。”当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抛开“票补”“买票房”等终不能持久的手段,反而对于整个市场的净化和良性发展,是一件好事。

    对于“票补”退潮,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是件好事。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做了这么多电影,像所谓的“票补”,我觉得它就是一个特别大的泡沫。大家都买着9.9元的电影票去看电影,但它们结算的时候是按最低25元来的,那中间这个差价谁补呢?前几年是电商掏钱,后来是片方砸钱。但片方补多了这个事就没意思了,如果赚了3亿元补了两亿元,片方照样不赚钱。所以归根到底要想让电影更好地发展,还是要把电影的品质做好,让观众看到更好的电影。所以虽然‘票补’少了,票房不尽人意了,但是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刘嘉也向记者提到,去年下半年我们就讨论过“票补”这个问题。虽然“票补”让观影人次增多是好的,但那些靠低价进来的观众并不是稳定的观众,如果没有票补这些观众肯定会离场,现在就是这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下半年5部电影绝地反击,难!

    下一篇

    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能不能达到600亿元不重要 只要行业健康发展就足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