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孟庆建
在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华为一点点展示着自己的实力。7月26日,华为在深圳发布了上半年终端业务部门的主要财务数据。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6056万部,同比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41%。全球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9.9%增长到了11.4%,稳居全球前三;国内份额18.6%,排名第一。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策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继续保持高端产品出货同时,将发力2000元档市场,配合渠道下沉,争夺三四线城市。”
提到华为与三星之间的专利互诉案,余承东表示,“华为一惯主张保护知识产权,我们愿意为专利付费,也保护自有专利技术。一个企业的专利拥有数和价值决定了专利诉讼的胜负,对三星的专利诉讼,华为有信心能赢,未来华为将继续为保护专利作出行动。”
●“将来一定会超过30%”
半年6056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这一数据几乎追上了小米去年全年。
不过,记者注意到,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公布的报告,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为2900万部,环比增长7.4%,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对此,余承东表示:“随着销售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但有一个非常正向的信号是,华为高端手机业务增长非常快,出货量占比超过了30%。华为P9上市三个月,销量达到450万部,全销售周期有望超越1000万部。这让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此外,余承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半年华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提升到了18.6%。虽然稳居第一,但这个数据还不够光荣,诺基亚在最鼎盛时期的份额达到了40%,华为将来不一定能超过40%,但一定会超过30%。
●将参与更多产品线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市场依然是华为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数据显示,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是国内的1.6倍。尤其是在欧洲市场,在西班牙等5个国家,华为的市场份额超过20%;另有8个国家,这一比例超过15%;在西欧整体市场,华为智能手机的份额达了11.6%;在西欧500~600欧元价格的高端智能机市场,华为份额达到了14.3%。
余承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华为智能手机的销售目标为1.4亿部,销售收入目标为28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线下渠道强大的OPPO和vivo上半年的表现也非常优秀。二季度,OPPO和vivo手机出货量环比分别增长了15%和8%。
对此,余承东表示,“华为产品的竞争力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零售体系和销售能力构建上,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两家国内同行每家零售店数量都十倍于华为,华为希望在线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余承东透露,在国内线下零售市场,华为的“千县计划”正在快速推进,目前已建成线下零售店350多家,预计2017年可完成千县覆盖。他表示,“目前华为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品牌市场领先竞争对手。华为产品线目前在3000元以上是主力,4000元以上产品会逐渐增多,但华为也不想放弃2000元以上的市场空间。我们已经注意到在三四线城市市场,以及2000元左右的中档产品市场,华为将很快参与进来。”
目前,在2000~3000元价格档,华为已经有荣耀双旗舰、麦芒系列产品。余承东透露,“华为将会在9月份德国IFA展上发布一款轻旗舰产品,也将瞄准这个档位。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配合线下渠道的落地,在更多的产品线上,参与进来争夺市场蛋糕。”
不只在国内市场,华为还希望在全球构建完整的零售体系,余承东表示,目前华为全球线下零售店超过35000个,同比去年增长了116%。其中,中国11000个,亚洲不含中国区域6500个,欧洲6200个,拉美1500个。华为在2016年的目标是,在全球增加15000个零售阵地;在服务上,建设1300多个全球服务网点,在未来5年内完成5公里以内线下服务覆盖。
●有信心对三星胜诉
除了市场销量,市场对华为关注最多的无疑是其与三星之间的专利互诉。今年5月和7月,华为连续两次对三星发起专利诉讼。7月22日,三星也在多地提出了对华为的专利侵权诉讼,索赔金额与华为对三星提出的索赔金额一致。
对此,余承东表示,“华为一惯主张保护知识产权,我们愿意为专利付费,也保护自有专利技术。一个企业的专利拥有数和价值决定了专利诉讼的胜负,华为在专利价值的含金量和数量上领先,对三星的专利诉讼案件,华为有信心能赢。华为未来会继续通过调解和法律途径向使用华为专利的企业收取专利费用。”
不过,当记者问及华为会不会对国内手机企业收取专利费用时,余承东表示,“这个我不能说,但是(企业)应该去为专利付费。”
余承东表示,“华为终端这两年没有赚到什么钱,一是因为把利润分享给了渠道合作伙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将大量利润投入到了研发中,每年投入30亿美元至40亿美元做研发,这让我们在国内没有对手。经过2013年和2014年的转型,华为终端度过了生死危机。接下来全球手机进入洗牌期,未来5~10年,国内市场主流品牌只会剩下一两家市场份额超过8%、10%的公司,互联网品牌大多数会消失。”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