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题:明星片酬涨价堪比火箭速度 天价片酬有治吗?
新华社记者陈芳、许晓青、陈爱平
年收入过亿、单片酬劳超千万,这已不再是影视界奇闻。最近更有一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如懿传》号称男女主角片酬合计将超过1.5亿元。主角片酬足够拍一部高规格电影,再度惊动业界。
如此天价片酬,真能与演员的实际演技划等号吗?还是虚高的报价,在不断吹大影视产业链的“泡泡”。记者追问天价片酬究竟何时才能踩刹车?
艺人薪水占制作成本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2014年,我们看好一名张姓男演员,当时单集片酬不到10万;没想到,2015年初他的一部剧收视不错、网上也红了,到了秋天再一问,单集片酬40万元,30集就是1200万,我们已经负担不起。”上海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高企的演员片酬究竟有多离谱,不到一年时间上涨数倍,仍是小数目。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公司市场部总监金桂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个判断——“艺人薪水正在水涨船高,很多大剧当中,艺人薪水要占到成本一半,甚至整个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二”。
导演冯小刚等多位业内知名人士曾指出,与全球同业相比,这是一种超常规现象,会把制作公司的艺术创作引向“看明星脸色、为明星打工”的窘境。
在一些制片人的收支账本上,明星不仅是简单收取最高片酬的那些人,他们还通过某些途径入股分红,有的甚至曾经是“收视率对赌”的参与方。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早前有华谊兄弟的“明星+导演”股东模式,最近又有唐德影视通过《武媚娘传奇》借势营销登陆创业板的“奇迹”。一些明星通过成为自然人股东等方式与出品方绑定关系。据不完全统计,仅唐德影视上市,就使多名演员股东获得超过20倍的增值收益。
价格与价值背离 “看脸”就能数钱?
与明星片酬高企相关联的是“演技不足颜值凑”“靠脸吃饭有理”“颜值即是正义”等谬说,后者助长了前者的所谓“合理性”。
“有的人在银幕上就是‘一个表情包’到底,几乎‘面瘫’撑完全场,毫无演技可言,却拿着高出其他资深演职人员数十倍的片酬”,“还有一些演员,在片酬更高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上很卖力,真正进入影视表演创作就泄了气。”一些资深业内人士对明星天价片酬提出批评。
一些演员自我膨胀,被网友痛批——简直就是“数字小姐”。她们长得不错,却不背台词、不钻研剧本,开拍后只会对着镜头念“1、2、3、4、5、6、7”,靠的是其他人在后期制作时为她们配音,都算不上是合格的演员。
高片酬、高颜值、低素养、低演技的强烈对比,还片面助长了演员频繁整容、虚假“粉丝经济”等浮夸风。导演李安也一再提醒,关键是要拿得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光靠“看脸经济”电影产业很难可持续发展。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认为:“价高质优”尚不能完全体现于当前演员片酬和文艺创作关系上,相反往往是某些片酬高企的明星三五组合,凑出的是烂片、烂剧,影视业内生产制作不能再停留于“高价格的低水平重复”。
演员拼“颜值”就能数钱?其实观众也不答应。腾讯视频最新调查显示,更多的“90后”看中剧情和故事类型,远超过看中“颜值”,74.3%的“90后”网友认为故事类型及情节最重要,仅有17.1%的“90后”网友认为演员“颜值”一定要高。
有评论指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这种说法原本就是伪命题,事实是对方一直在凭借才华吃饭,碰巧还长了一副好脸蛋,结果才华在脸蛋的光环效应下反倒退居二线了;纯靠脸是吃不上饭的,只有手握真章、内心坚强,才能在人生的长途中行稳致远。
“浮肿虚胖”成因复杂 台前幕后当自省
明星片酬高企的连锁效应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链,腾讯、乐视等影视平台公司相继指出“虚高片酬”引发产业链前端环节的网络文学改编版权(IP)价格虚高,制作成本整体虚高,乃至影视作品的交易成本和后期营销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石川认为,针对这种产业本身的“浮肿虚胖”,台前幕后都应当及时自省。“关键是,文艺创作不能掉进‘钱眼’里,资本与作品、与演员之间,可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文艺创作本身必须尊重基本规律,不能见钱眼开。”
“时下一些明星被严重宠坏,经纪公司和经纪人应率先被追责。”上海市政协委员、《高考1977》导演江海洋坦言,“一个经纪人,可以成就一个演员、一部戏,一个经纪人也能毁了一窝演员,一堆戏。”
他分析,当前经纪公司签约演员时,有的附带条款,乘坐“火箭”上升的明星酬劳有相当一部分直接落入经纪团队腰包,一些经纪公司还将拼片酬、拼房车、拼助理人数等恶习带到片场,从源头上影响演员,影响市场环境。
此外,也不排除一些“造假”新现象“带坏”了明星。一段时间来“唯收视率”“唯票房”“唯点击率”等现象已得到有关部门调控,但也有“营销造假”“粉丝造假”等新怪相冒头。一些假数据、假口碑牵动着演员片酬定价,令个别明星成了穿上“皇帝新装”又脱不下来的那个“皇上”,身不由己。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中国电影在不断取得票房新高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于电影艺术和文化内涵的追求,很多影片呈现的是美学的粗鄙化、伦理上的虚无主义。所以,目前中国电影不缺高票房“产品”,却缺少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专家认为,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影视市场调控经验,健全和完善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迫在眉睫。上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任仲伦建议,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问世,借力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对明星片酬定价等实施综合调控,这都将有助于切实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全产业链繁荣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