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滴滴优步否认合作传言 “贴身肉搏”价格战将继续

    证券日报 2016-07-22 09:02

    昨日滴滴与Uber(优步)计划“握手言和”的消息甚嚣尘上,有媒体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与优步双方就中国市场上展开合作已经进入相互接触阶段,双方投资者人的意思是希望停止“烧钱”。

    昨日滴滴与Uber(优步)计划“握手言和”的消息甚嚣尘上,有媒体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与优步双方就中国市场上展开合作已经进入相互接触阶段,双方投资者人的意思是希望停止“烧钱”。

    不过,对上述消息,优步及滴滴方面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则均表示了否认,优步方面在回应记者:“对于谣言和揣测,我们一向不予置评。”滴滴相关负责人则回复称“公司并无类似计划,也不对市场流言做过多评论。”

    此外,有不愿署名的第三方长期跟踪打车软件的行业分析师则同样告诉记者,“目前,并没有明显证据显示他们会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滴滴刚刚在美国市场上与优步的竞争对手Lyft展开合作,进军国际市场,并且获在今年6月份获得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而优步近期也获得了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PIF)35亿美元投资,从资金层面来看二者“弹药”充实。

    滴滴优步否认“合作”

    打车软件两大重量级选手滴滴和优步,最近频频被传“烧钱过度”准备在中国市场握手言和。不过,从《证券日报》记者从两家公司求证来看,上述消息似乎并不属实。

    不过,从滴滴和优步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抢占中国市场,确实“烧钱”力度很大,例如,2015年3月份,Uber宣布人民优步降价30%,司机的收入与乘客的优惠全部由Uber自己承担。而滴滴方面的此前的补贴大战也烧钱不少。优步方面曾经表示,该公司每年至少要投资10亿美元扩大中国业务的规模,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这两家公司都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了补贴和免费出行的机会。

    优步和滴滴的大力度补贴也带来了实质效果,2015年11月份,中国优步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初只有2%市场份额的他们已经进入21个城市,整体市场份额超过35%。

    而CNNIC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滴滴出行已覆盖国内超过400个城市,滴滴专车占据了87.2%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就在前不久,滴滴出行平台日均订单突破了一千万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消费者反映滴滴和优步有不同程度加价,滴滴总裁柳青也坦言,与过去几年相比,滴滴的补贴已经大幅减少。

    就是这个时候出现,多家机构投资者都在推动优步与滴滴出行签订合作协议,避免继续在中国开展价格战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不过,根据优步及滴滴方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均否定了上述消息。

    可以佐证的是,两家公司一直声称独立发展,根据此前滴滴的一份融资材料显示,公司计划于2018年上市。而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有透露优步中国公司会争取在国内上市。

    此外,二者也并不差钱,今年6月份滴滴宣布获得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优步方面则有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PIF)投资的35亿美元,据了解,这笔投资将用于支持Uber在包括中国等地的全球业务增长。

    寡头格局显现

    有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长期跟踪打车软件平台的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来看,并没有证据显示二者会合作,“中国市场滴滴和优步正呈现寡头争霸态势,‘贴身肉搏战’仍将持续。”

    公开资料显示,Uber最近一次融资估值接近680亿美元,该公司累计获得逾110亿美元现金和股权融资,滴滴的最新估值为280亿美元,其累计现金和股权融资超过100亿美元。

    滴滴总裁柳青表示,在滴滴所运营的400个城市中,已经有200个实现了盈利,并吸引了1400万注册司机。另外,今年4月份滴滴与优步的竞争对手在美国市场上展开了合作,据了解,中国游客去美国游玩,即可用滴滴出行APP呼叫到Lyft的运力。这意味着,滴滴出行迈出了国际化重要的一步。

    优步方面则表示,2016年二季度,优步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下沉式战略推动优步加速增长,在过去半年多运营城市数已翻了几番达到60多个城市,并已在多个城市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整体每单成本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有些城市每单成本比竞争对手低20%至30%。

    “运营效率持续提高和战略级产品拼车业务的快速增长,是优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秘诀。”优步称,优步拼车产品人民优步 (uberPOOL)每月在中国15座城市的订单总量已超过3000万单,已在一半的城市取得盈亏平衡,包括在多个一、二线城市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家出行出行平台易到用车融资额已经超过7.9亿美元,但远远不能与前述两大巨头抗衡。

    “在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寡头效应已经显现,在双方具备了雄厚资本的前提下,新一轮的竞争还将胶着下去。”上述分析师补充道。

    上一篇

    交通运输部:四方面发力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下一篇

    林肯上半年在华增速最快 能否持续关键在国产化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