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张怀水
7月20日11时30分,北京市预警中心、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此前,19日7时30分北京市曾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随后在20日清晨升级为“黄色预警”,随着再度升级为“橙色预警”,这已是北京当天第二次升级暴雨预警等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自2005年国家气象部门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北京发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的情况并不多见。而4年前北京“7·21”暴雨事件(2012年7月21日),气象部门发出的同样也是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分析,此次强降雨天气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加强北抬,副高外侧有强盛的暖湿气流,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这些水汽在华北、黄淮一带与冷空气剧烈交汇,造成了强度较强的黄淮气旋,从而导致了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这一轮降雨持续时间更长
提到北京“7·21”暴雨,虽已时隔4年,但不少人仍心有余悸。2012年7月21日当天,市气象台连发5个预警,暴雨级别上升到橙色预警,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
北京市气象局还将本轮降雨与2012年“7·21”特大暴雨进行了对比: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共同点为过程雨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区别在于,今年的降雨是受到了黄淮气旋北上的影响,雨强相对较小。
但北京“7·21”特大暴雨一共持续了17个小时,而本轮降雨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持续36小时,并且仍将持续。
有气象专家表示,北京受到新生冷涡影响,这个冷涡比较强势,和偏东风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一结合,就酿成了“透雨”,但冷涡移动有点慢吞吞,导致了本轮降雨“战线”很长。
北京城建集团高级工程师张金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暴雨并不是最可怕的,暴雨过后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7·21’事件当中,很多事故都是因为城区内或者立交桥下低洼处积水无法排解或者积水倒灌所导致的。”
“与南方相比,北方地区降雨量虽然比南方地区要小,但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北方遭受降水的频次少,特别是强降水的频次。因此公众对于暴雨天气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遇到暴雨以后,缺乏减灾意识。此外,不同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建特点也不尽相同,这对于降雨以后的排涝也是有所影响的。”马学款说。
北京市防汛部门表示,今年设置了100处积水点固定站监测信息,已挂账督办42处积水点,并研究推进下凹式立交桥排水治理,切实改善下凹式立交桥积水状况。
此次北方降雨现两大特点
在7月19日10时,中央气象台就将暴雨预警升级为橙色,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以及湖北中部、湖南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称,20日到21日,雨带继续东移并向东北方向延伸,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东北部、山东中北部、湖北东部、安徽中部、河南东南部有中到大雨,其中辽宁、吉林、安徽、湖北等地有暴雨天气。
“此次北方降雨过程有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广,二是持续时间长。本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从18日开始自西向东先后影响了西北3省(甘肃、宁夏、陕西)、华北2省(山西、河北)2市(北京、天津)、黄淮2省(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苏皖北部等地,明天开始还会影响到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等地。这次降雨过程成为今年入汛以来影响北方范围最广的降雨。”马学款说。
中央气象部门表示,此次降水的强度较大,主要体现在雨量上。从目前的监测来看,受降雨影响的区域,普遍出现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例如四川盆地东部、湖北中部和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中南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100毫米以上降水,湖北中部、河南北部局地超过300毫米。
截至7月20日下午2点30分,天津中心城区累计降雨量达201.3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大沽北路地区,累计降雨量达292.1毫米。强降雨造成中心城区广开四马路、北草坝、芥园西道等50处地区积水。
今年6月以来,南方多个省份因暴雨导致城市内涝,给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北京此轮暴雨,会不会和南方及长江流域一样造成洪涝灾害和损失?
马学款介绍说:“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城市在排水设施、城建特点、城内河湖蓄水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更需留意短时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同时,太行山区、桐柏山区等地应特别留意防范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