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不要再透支收入买房了!不然会“死很惨”!

    邦地产 2016-07-20 08:27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环境正处在“虚不受补”的状态。

    每经编辑 蔡雅芸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环境正处在“虚不受补”的状态。

    邦爷有一个上海的小伙伴一直在问说,现在是不是买房的最好时机?

    此前,邦爷的回复都是钱够就买。但现在…邦爷可能要犹豫了。

    为什么?原因有三:

    第一、央行不会再放水,房价上涨动力匮乏

    今日15:00左右,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走高,现报6.6916元,一小时上涨约70点。要知道,1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了6.7关口,(中间价下调156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人民币点至6.6961),度过了2010果然开涨了。

    另外,央行共开展2270亿元MLF操作,目的在于注入流动性。MLF等操作可以部分实现补充基础货币、引导利率下行的效果。让人以为央行将持续货币注水。

    但7月16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上海某论坛坦言,“现在货币政策有一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他又进一步说,这个陷阱是“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并暗示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继续尚无定论。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

    也就是说,流动性的问题是出在企业身上,而非居民。在投资预期低迷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活期用于周转,为什么不是定期?定期利率太低了!企业拿来买理财收益都比定期高很多,还有就是企业留着这些活期钱作为“支付”。

    之前对于央行“降准”的猜测一下子熄了火。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已经毫无用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财政政策,比如减税什么的……

    只不过,房地产行业期望的“金九银十”,想来也不会再得到央妈放水的支持。央妈能做的,就是不停的MLF,这不,18日又给出了2270亿元来刺激流动性。

    第二、收入涨得慢,房贷年限拉长

    根据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但GDP则增长了6.7%。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一般来说,如果央行放水,会间接导致居民手中的钱增加,在CPI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用多出来的钱去投资。

    但是,央行不放水,CPI稳步在涨,那么居民亟待增长的收入就面临一个拦路虎:

    那就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新老业态的更替与要素的重新配置,或许会增加货币政策失效的可能,让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房价涨势很猛。早些年贷款买房的人,在经历前几年还贷折磨后,早已从房价的涨幅、收入的增加中尝到了甜头。

    比如10年前,以月供2000元还贷20年的代价买下了一套房,现在,房子价值翻倍,贷款人收入随着GDP和CPI而增加,但房贷还是2000元。

    而此时买房的人,虽然有低利率的支撑,但国内GDP增长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随之下滑,国内经济不振的环境下,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动力不足,这时候贷款买房,无疑在增加家庭还贷的年限,大家承受压力的时间,可能从10年增加到20年,甚至更久。

    第三、人口拐点来临,接盘侠都走了

    原本对人口有虹吸能力的一线城市,目前都出现了人口流失的征兆。

    北京:2015年末,北京常住人口比2014年末增加18.9万人,但与2014年相比少增加17.9万人。同时,北京2015年末城六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上海:2015年末,上海常住人口总数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为0.4%。

    广州:2010年至2014年5年内,广州的常住人口总共仅增长了30余万人。

    数据来自各城市2015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但从下面这个表格可见,北京、上海、深圳都是因为离人口上限越来越近,官员们都在为控制人口而挠破头皮。广州呢,则是因为产业原因导致人口流失,官员们可都是想方设法地希望快速增加人口呢。

    数据来自各城市2015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只是,北京核心区域人口减少,上海负增长,广州增速极缓…邦爷想问,人都没有了,谁来消化库存抬高房价呢?

     

    *文中观点为作者评论,和邦地产立场无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步森股份重组计划今年再搁浅 一月30多上市公司遭“滑铁卢”

    下一篇

    牛栏山对经销商“削藩” 名酒厂纷纷“直控终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