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海底捞去年业绩“内外有别”:海外单店营收是国内单店7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19 08:18

    随着旗下火锅料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登陆港股,海底捞集团的财务情况随之浮出水面。这个走过了22个春秋的知名火锅品牌,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似乎遭遇了增长瓶颈。

    每经编辑 黄丽    

    每经记者 黄丽

    随着旗下火锅料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登陆港股,海底捞集团的财务情况随之浮出水面。这个走过了22个春秋的知名火锅品牌,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似乎遭遇了增长瓶颈。

    据颐海国际披露,海底捞2015年底在国内门店数量已经增加至142家,去年新增门店31家,开店速度已是2011年前的6倍左右。不过,门店的大幅增加并没有带来国内营收的明显增长。2013年至2015年,海底捞中国市场总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9.9亿元、50.85亿元,2015年营收增幅较小。

    不过,海底捞的海外业绩仍高速增长。据颐海国际披露,2015年海底捞海外7家店总收入为2.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4亿元,相较2014年增长180%。

     

    内地去年增店不增收

    发家于四川简阳的海底捞火锅,已发展成为全国拥有近150家连锁店的知名火锅品牌。以服务好而知名,海底捞一直坚持自营,不接受任何加盟、联合经营模式,因此在公司发展的前十余年里,开店速度并不快。

    最近三年,海底捞的开店速度明显加快。据颐海国际披露数据,海底捞2013年~2015年分别在全国24个、29个、39个城市拥有分别为93家、111家及142家火锅餐厅。也即是说,2014年及2015年,海底捞分别新新开18家、31家店。

    目前,海底捞集团包括四川海底捞集团和新加坡海底捞集团,分别负责中国业务和海外业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四川海底捞总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9.9亿元、50.85亿元。记者对比数据发现,2014年新设18家店,当年营收增加了6.4亿元,而2015年新设31家店,当年营收却仅增长了9500万元。

    “增加门店却不增加收入、利润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特别危险的信号。”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创始合伙人李志起认为,海底捞在快速扩张后,遭遇了新的瓶颈。

    李志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海底捞的创新放慢了不少,过去以服务创新,这种创新没法做到持续推陈出新,无法持续吸引消费者;快速扩张带来了‘规模不经济’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停下脚步进行消化。”

    不过记者注意到,海底捞还并没有放慢扩张脚步的打算。据颐海国际披露,海底捞集团2016年~2019年未来四年还将新增超300家门店。

     

    海外7店狂卖18亿

    国内门店遭遇增店不增收的情况,海底捞海外市场却是一帆风顺。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新加坡海底捞集团总收入分别为1290万美元、9810万美元、2.75亿美元,2015年收入相较2014年增长180%。

    但事实上,截至2015年底,海底捞集团合计仅拥有7家海外直营火锅餐厅,其中包括新加坡3家、美国洛杉矶1家、韩国首尔2家和日本东京1家。海外7家店2015年全年创收约18.4亿元,而中国142家店营收为50.85亿元,粗略计算下来,海外每家店平均营收是2.63亿元,而国内单店仅为3600万元,海外单店是国内的7倍。

    据了解,新加坡海底捞集团于2013年注册成立,主要专注于火锅餐厅业务的海外扩张。2012年12月13日,海底捞海外第一家分店在新加坡正式开业,开始了海底捞的海外扩张之旅。

    据颐海国际公告透露,未来海底捞集团还将继续扩张海外市场,并计划2017年~2019年,在海外分别新增3家、5家、5家店。

    李志起认为,“对于海底捞来说,海外市场定位中高端,消费单价更高,但供应链上又能控制好成本,比如海外牛羊肉往往比国内更便宜,因此营收会更高,所以比国内高出7倍也是有可能的。”

    他还表示,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海外市场利润更高,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谋划出海的主要原因。

    但对于中国餐饮公司而言,“出海”必须面临着饮食习惯和文化差异的问题,海底捞更是不例外。比如海底捞在美国就必须提供单人使用的锅,因为西方人用餐更加注重用餐者的个性化选择和卫生安全,此外,部分特色服务也不都能保留,如美甲等,这都是海底捞海外扩张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7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邮件采访海底捞方面,但截至发稿时未能获得回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京沪高铁业绩首次曝光 去年净赚近66亿 净资产超1300亿

    下一篇

    香港四大珠宝商业绩齐下滑 “转战”内地开店收效甚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