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记者 陈鹏丽
中国作为烟花爆竹的发源地,产业具有上千年历史,一直稳坐全球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国的地位。据了解,我国烟花主产区集中在湖南、江西及广西。记者注意到,在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安全生产标准趋严的背景下,实际上除了本次湖南祁东县外,一个市、县全面退出烟花爆竹生产的现象在各地俯拾皆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督管理三司(以下简称“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共3788家,2006~2015年10年间,全国接近4000家烟花生产企业关停。
在环保意识加强及国内城市限放禁放政策干预下,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烟花爆竹市场销量遭遇大滑坡,农村市场保持稳定,出口市场略有增长。记者从安监总局监管三司获悉,今年春节期间大中城市,烟花爆竹市场空间同比下滑29%。
10年将近4千生产企业退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基地。而我国的主要生产基地则在湖南浏阳市、株洲醴陵市和江西萍乡上栗县、宜春万载县四县(市),全世界80%的花炮产自这四大基地。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日益加强、各地环保政策趋紧以及行业整合,作为高危险性产业,烟花爆竹企业正在遭遇行业“寒冬”——全面清理烟花企业、退出烟花生产的现象在各地并不少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从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安监总局监管三司获悉,过去10年间,国内关闭或主动退出生产的企业数量将近4000家。“实际上烟花爆竹产业的整顿一直在进行,2005年是第一轮发证,当时首批发证企业数量约7000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就四大基地之一的浏阳来说,据当地安监局统计,“十二五”期间,浏阳花炮企业数量从1024家,减少到889家。目前浏阳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烟花生产企业为863家。而在国内另一大烟花爆竹产地江西省,“十二五”时期关闭的烟花爆竹企业也有790家。
不过,各地关停的主要是安全生产不达标及生产条件落后的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也获悉,上个世纪末,国家对烟花产业政策宽松,烟花爆竹工厂遍地开花,在20世纪初,国内烟花爆竹生产工厂数以万家且以家庭作坊为主。
对此,国内某烟花爆竹安监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国家的烟花爆竹企业,距离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很多企业其实还是不达标。”
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花爆竹业内人士也分析认为,各地政府关停烟花企业整顿产业的原因中,“去产能”是其中之一,“从烟花产业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存在产大于销的情况。”各地整顿或退出烟花爆竹产业也是国家对烟花产业结构化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的举措;而且,去年国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其中不少与烟花爆竹有关,各地的安全生产形势压力更大。
上述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政府整顿烟花爆竹的举措长远而言,对烟花产业发展是利好的,“产能往主产区集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他同时认为,对于被淘汰的企业,肯定也会存在怨言。
记者也了解到,从烟花爆竹各主产区的“十三五”规划来看,各地对落后生产企业整顿力度将更大。
大中城市销量滑坡
在环保意识觉醒及环保政策趋紧下,各地限放甚至禁放烟花,烟花爆竹的内销也受到影响。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初,我国实行烟花爆竹禁放的城市有138个,其中省会城市5个,地级市30个,县级市103个;出台限放政策的城市536个,其中直辖市4个、省会城市19个、地级市111个、县级市402个。
这直接导致烟花爆竹内销萎缩,烟花在一二线城市销量大幅下滑。安监总局监管三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大中城市烟花爆竹市场空间同比下滑29%,北京的市场空间萎缩程度更甚。去年全年国内大中城市市场空间同比下降25%,全国范围内销量也是无增长。
“受环保和政策调整影响,烟花爆竹内销市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市场和焰火市场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农村市场出现逆市上扬的势头。”浏阳市烟花爆竹管理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企业之所以认为农村市场增长是因为部分非法企业退出给大企业留出空间,但实际上整体农村需求也无增长,“大家好像也不太愿意放(烟花)了。”
“去年到2016年春节销季,浏阳花炮呈现的是稳中有升的态势,主要是国内部分省市退出烟花爆竹生产,向浏阳等主产区转移了部分市场。国内烟花爆竹由于上海、南京等部分一二线城市出台禁止销售、禁止燃放的政策,烟花爆竹销售下降,据我们测算,全国范围内,预估销量下滑约30%左右。”浏阳市烟花爆竹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
不过,相对于内销,烟花的出口市场仍然保持增长势头。国内最大烟花产地浏阳市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销售额4.7亿元。
浏阳市烟花爆竹管理局相关人士指出,国内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低,机械化率不高,企业数量过多等问题,但产业政策调整频繁,标准规范不完善也影响产业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