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列出了求职竞争最为激烈的十大职业,分别是:财务/审计/税务职业,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服务、人力资源、高级管理、采购/贸易、化工、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行政/后勤/文秘、机械设计/维修/制造。记者发现,成都、沈阳、天津、西安、大连、苏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指数排名均进入前10。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张怀水
每经实习记者 张怀水
你知道吗,现在竞争最激烈的职业是哪类?
7月4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6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2016年夏季职位与简历投资比为1:45.1,即平均一个岗位收到45份简历。而北京在各大城市职业竞争指数排行榜中列为第一,竞争指数高达74.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列出了2016夏季求职竞争最为激烈的十大职业,分别是:财务/审计/税务职业,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服务、人力资源、高级管理、采购/贸易、化工、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行政/后勤/文秘、机械设计/维修/制造。
传统一线城市对求职者吸引力最大
《报告》指出,从不同城市职业竞争指数来看,2016年第二季度北京的竞争指数在智联招聘监测的34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竞争指数高达74.2,相对第一季度竞争指数的绝对值68.5上升明显。成都的竞争指数为69,相对第一季度指数73.5有所下降,排名第二位。沈阳以68.9的竞争指数排名第三。
报告撰写者分析称:“2016年夏季传统一线城市的竞争情况整体加剧。其中广州的竞争指数排名由春季的第16位升至第11位,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夏季求职竞争指数排名均位列前10,并且排名靠前。这一数据表明,在我国“调结构、去产能”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下,传统一线城市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依旧最大,提供的职位机会也最多,这直接导致了传统一线城市就业竞争情况的激烈化。”
此外,记者发现,成都、沈阳、天津、西安、大连、苏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指数排名均进入前10。
有业内专家表示:“新一线城市对人才保持了较高的吸引力,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新一线城市。但在经济发展方面,新一线城市与传统一线城市相比依旧存在差距,对人才的消化吸收能力尚有不足,因此导致求职竞争情况比较激烈。”
而报告中另一项关于全国求职者投递简历最多的十个行业当中,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基金/证券/期货/投资位列前三位。
在上海某互联网门户网站担任编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我当年所学的专业是网页设计,毕业后回老家找了一圈单位,发现没有合适的。来上海以后,求职空间明显比老家大很多。”
另一位金融专业毕业的赵女士表示,自己2013年毕业后来北京北漂,后来因为户口、房价等问题选择离开北京回老家,最近又有了想来北京的打算。
“老家虽然安逸,但无论是就业机遇还是薪资水平都比大城市差太多,而且在北京可以经常跳槽,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但回老家后,跳槽等于暂时性的失业。”赵女士说。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表示:“传统一线大城市广阔的求职空间和市场需求,决定了它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新一线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传统一线大城市客观存在的诸多“城市病”的隐忧,未来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吸附能力会逐步提高。”
中介服务成冷门职业但属高薪行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次《报告》不仅列出了竞争激烈的热门职业,也列出了这个季度的十大冷门职业。
《报告》称:“保健/美容/美发/健身、保险、社区/居民/家政服务三个行业依然以11.3、15.4、16.8的竞争指数占据了竞争指数榜的倒数前三位。而销售业务、信托/担保/拍卖/典当、烹饪/料理/食品研发等职业的竞争指数也比较小。除此之外,广告/会展、教育/培训、医院/医疗/护理、市场等职业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程度相对其它职业也比较低。”
陈宇告诉记者:“所谓的热门或者冷门职业,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许多求职者扎堆的行业,不一定适合个体需要。求职是一个社会现象,求职过程当中,要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比如在中国比较冷门的保险、中介行业,在美国就是热门职业。因为它的劳动关系比较简单,就业门槛低,薪酬严格与绩效挂钩,这样的职业求职成功率反而更高,也更容易获得发展空间。”
按照《报告》的统计,保健/美容/美发/健身位列冷门职业的倒数第十名。然而在北京从事健身教练行业的夏女士告诉记者:“健身行业在北京很有市场潜力,自己每天忙得连喝水的机会都没有。”
“我是一名健身俱乐部的私人教练,主要负责为客户制定健身计划,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增肌或者减脂课程。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一个月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夏女士说。
另外,记者在此次《报告》中发现,高薪行业与热门职业是不完全对等的,比如中介服务属于高薪行业,但其在《报告》统计中属于冷门职业。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陈宇表示:“未来规则性的、规范性的、程序性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都已经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创造性的、非规则的、有复杂思考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职业,未来是具有发展潜力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