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住宅地震巨灾险今开售 同一住宅只能投保一次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01 14:06

    7月1日,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住宅地震巨灾险)正式全面销售,标志着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正式落地。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何浩表示,正式销售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是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由理论向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记者 袁园

    7月1日,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以下简称住宅地震巨灾险)正式全面销售,标志着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正式落地。

    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何浩表示,正式销售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是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由理论向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后期,保监会将继续推进巨灾保险立法工作,到2017年~2020年全面实施巨灾保险。

    同一住宅只能投保一次

    5月16日,保监会、财政部正式印发《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保障对象和责任、保险金额、条款费率、赔偿处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住宅地震巨灾险的设计也是完全按照《实施方案》制定的。根据《实施方案》要求,住宅地震巨灾险保障对象主要是城乡居民住宅;保险责任包括房屋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固定的水暖、气暖、供水、管道煤气、厨房设备等;承保单位则主要是45家财产保险公司根据"自愿参与、风险共担"的原则发起成立的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在住宅地震巨灾险的投保方面,共同体共同贡献承保能力,实现信息互通有无。

    住宅地震巨灾险的价格定价主要是以居民住宅为主,结合居民住宅的总体结构、平均再建成本、灾后补偿救助水平等情况,按城乡有别确定保险金额,城镇居民住宅基本保额每户5万元,农村居民住宅基本保额每户2万元,居民家庭可以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保险金额,运行初期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保险费用根据保险金额不同,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不过,住宅所处的区域和房屋结构的不同,投保价格(也就是条款费率)会有所不同。房屋结构主要分钢混结构和砖木结构,钢混结构最高保险金额上限是100万元,砖木结构保险上限为10万元,一套住房只能投保一次;而区域则主要要是根据住宅的地理位置不同,对于处于地震带或者地震高发地区,其费率也会相应提高。

    "区域的界定主要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同时也借鉴了相关行业的数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郭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地震多发地区或者地震带上的区域,其住宅投保时的费率会相应提高,不过从整体来看,费率仍是非常低的。他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住宅地震巨灾险费率为万分之六,也就是说投保一百万的钢混住宅保额只需花费240元,而重庆地区的费率则是万分之二。"住宅地震巨灾险平均费率为万分之四,远低于日本、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费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登陆售卖住宅地震巨灾险保险机构的网站,发现各家的产品均已上线,也针对不同地区的投保人给出了不同的地域选择,保额为100万元的投保价格基本都在50~300元。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的险企官网、网销平台、营业网点都有售,产品统一。"何浩介绍称。

    2017~2020年将全面实施

    事实上,针对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工作,国务院等相关部门曾不止一次提及,也给与了高度重视。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具体要求,并提出"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今年5月,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选择地震灾害为主要灾因,以住宅这一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财产为保障对象,在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正式销售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是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由理论向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险行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举措。"何浩表示,我国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是保险行业贡献承保能力、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的积极探索,为推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制度"迈出坚实一步。

    据何浩介绍,保监会将在2017年之前完成巨灾保险制度的立法工作,2017年~2020年将会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时候还将会把多种灾难因子放进去,保险标的可能也会相应地进行扩展。"

    据悉,下一步,保险行业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工作扎实开展,并在未来一段时期,致力于推进覆盖洪水、台风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实现巨灾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改善民生保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经济展望恶化 英国央行暗示进一步采取货币宽松措施

    下一篇

    特斯拉证实发生首例自动驾驶交通死亡事故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