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香港电影夹缝求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01 01:16

    □文/茶水张(影评人)

    香港旗手级导演杜琪峰新片《三人行》近日已经登陆院线,在6天上映时间内拿下8000余万元的票房,在好莱坞大片《独立日2》和《惊天魔盗团2》的夹击下,显得殊为不易。这也是香港电影在最近取下的最佳成绩。但与内地市场动辄几亿的票房现实对比,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正如香港电影如今的现状,夹缝中生存。

    港片的曾经是辉煌的,无与伦比的。但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香港电影的活力逐渐下降。特别是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上映,标志着内地电影市场化大幕的拉开,让内地市场在十余年间从年票房10亿上下的小市场变身为年票房几百亿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在这其中,尽管相关部门给予了香港电影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但港片似乎没能抓住市场的机遇,在这场近乎疯狂的市场狂飙中,渐渐败下阵来,逐渐衰败。

    香港电影在制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例如《三人行》中,前半部分小格局下的紧张感,警匪之间的对峙,依旧是世界级的。这是香港电影特别是类似杜琪峰这样的香港导演与身俱来的特质和本领,是香港电影几十年沉淀下来的电影文化。

    港片的“兴”是类型片的极大胜利,香港电影兴盛时期的电影,大多都是广义上的警匪片,这些年能获得港片救星称号的也多是警匪片,例如《无间道》和《寒战》。这是类型片的胜利,标志着香港电影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但同时也代表香港电影在其他领域的匮乏。正是这种类型的单一性,让香港电影在面临市场的巨大膨胀时没有做好更多的准备,被迎头赶上的内地电影击败。

    港片的“兴”也是人才的兴旺,港片辉煌的时代,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大家对香港影视明星如数家珍。而如今,在“小鲜肉”横行的市场面前,又有多少香港制造呢?就连杜琪峰导演在《三人行》中也还是只能选择劳模古天乐。香港电影人的断层,已经喊了多少年的重视,可现实依旧是在银幕上只能看见老面孔。新人往往是一个成熟、健康市场的重要体现,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维持健康的发展。人才的流失和断层正是香港电影衰败的重要原因。

    香港影人北上,也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这几年的票房大片中,往往都是内地团队和香港导演的合作模式,这说明香港导演在商业片体系中依旧具有相当的优势。而纯粹的香港电影式微,也正是在这个大市场环境下的必然之路。因为格局的限制和视野的短促,港片往往在表述大格局的作品里发挥欠佳。

    就如《火锅英雄》代表着重庆一样,香港电影也只有成为一个普通的城市代表;让香港影人和内地影人相互交织在一起工作,当香港电影不再成为独特的代表,或许,才是香港电影最终的方向。而那时,香港电影的兴衰,也不必单独再成为一道命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杜琪峰20年前“构建江湖”20年后还能“名震江湖”吗?

    下一篇

    奥其斯多家大客户虚实难辨 销售商间接持股挂牌公司“求捆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