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6月28日,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闭幕。本届论坛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会场里各种新奇的科技让人目不暇接,而带来这些科技的,有很多都是刚创业不久的民营企业。
“工业4.0时代,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迎来了升级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总裁李怀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在制造业产能过剩、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的今天,新科技为企业提供了方向,但“融资难、融资贵”的紧箍咒却依然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掣肘。面对眼前的困难,民营企业该如何应对?置身过剩产业之中,民营企业又该如何求得生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民营企业要怎样抓住机遇?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李怀珍对这些问题有很多话要说。
在本届达沃斯论坛期间,李怀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独家专访,阐述了中民投独特的产融结合发展道路。
投资为何不避产能过剩行业
NBD: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说制造业产能过剩,很多企业日子不好过。但是我发现中民投反而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做了许多布局,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李怀珍:我们的确进入了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任何行业都有机会,作为投资家来讲,主要看你怎么进入,选取什么样的角度。比如我们在“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做产业园,相关地区的许多国家都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我们中国现代制造业,包括装备业,跟他们相比是优势产能,而不是过剩产能。
对于过剩产能来说,在中国可能它需要做减法,但是到别的地方去它就变成了机会。我们联合国内龙头民营企业抱团在印尼建设产业园,准备把我们的电力和钢铁拿到产业园去做,这里面都是有机会的。
再比如新能源行业。在2014年中民投决定进入新能源行业时,“双反”之后光伏产业实际是个过剩产业。我们研究以后发现,这个产业的上游非常过剩,但是下游整体来讲则是应用不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整体装机量不到2%,发电量不到0.2%。而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应比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认为,新能源产业整体来讲不存在过剩,相反是不足的。
NBD: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很多企业家抱怨没处投,创新难。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怀珍:这次达沃斯的主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说工业4.0时代,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迎来了升级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去年我们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4.5研究院,是靠国家政策的引导,有资本的运作,有技术的支撑,在4.0的基础上实现本土企业国际化,国际企业本土化。
这个研究院的目的就是在技术研究上,特别是在我们产业布局上,使我们的研究创新能够跟得上脚步。比如我们推出的“新能源+”战略,新能源要加五维自动化电网,分布式发电要和自动化电网结合起来,都体现了这样的思路。
借产融结合破解融资难题
NBD:融资一直是掣肘民营企业发展的老大难,比如您提到的光伏产业,中民投是怎么克服这个问题的?
李怀珍:我们有一句话,叫用金融的思想做产业。应该说整个光伏行业小散乱,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规模不够大。而且光伏还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但是企业的资金成本非常高,我们发现这个行业里80%以上的民营企业资金成本在9%到12%,甚至有些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了15%,他们在融资上遇到的困难是比较大的,对行业的支撑力是不足的。
对于光伏新能源产业而言,要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密切联系金融市场,善于利用金融服务,这样才能实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不断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
中民投的一大特点就是聚合民营企业的资本,而且我们很多股东的实力都非常强。我们进入光伏行业的时候就确定,要做行业的领先者,这个领先首先就是从规模上来讲的,因为规模本身就可以降低行业的成本。
此外,我们通过中民投倚重的资本运作,实现了融资成本的降低。我们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2015年中民投的资金成本完全可以跟大型国有企业相媲美。这应该也是民营企业发挥了一个引领的作用。
NBD:去年中民投成立了租赁公司,这是一个类金融的概念,同时公司主打通用航空租赁,这个听起来是相当冷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布局?
李怀珍:产融结合是中民投在成立之处就提出的战略方向,租赁本身就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连接得最好的桥梁和纽带。选择通用航空租赁,尤其是医疗救援,是因为我们调查以后发现,中国在这部分的发展和德国、日本等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而社会又非常需要,所以我们想填补这个空白。
同时,出动直升机进行救援的费用又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正在布局和保险公司合作,把直升机救援作为保险的一个项目。比如你在购买车险时,多加100块钱就可以享受这个服务,我们的费用由保险公司出。这样通过和险资的合作,也是希望可以在医疗救援领域为百姓做些事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