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有关人士表示,此项交易将有利于分别系统整合绿城中国、蓝城集团的优质资源,进一步理顺绿城中国各业务管控体系,打造混合所有制典范企业,同时有利于蓝城集团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业务。
每经编辑 吴若凡
每经记者 吴若凡
6月27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蓝城的股东拟透过公司分立及存续的方式分拆其为两家公司,即新蓝城及蓝城(即重组后的原有公司),其主要内容是将蓝城的代建业务拆分出来,成立新公司,并以9.49亿元收购宋卫平以及其他股东手中的全部股份,同时将蓝城其他业务出售予宋卫平,交易代价1.17亿元
收购完成后,新蓝城将由绿城中国全资拥有(分别透过香港附属公司及绿城房产拥有64.6%及35.4%)。
绿城中国有关人士表示,此项交易将有利于分别系统整合绿城中国、蓝城集团的优质资源,进一步理顺绿城中国各业务管控体系,打造混合所有制典范企业,同时有利于蓝城集团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业务。
上述人士强调,收购完成后,宋卫平依然是绿城中国董事会联席主席及执行董事,其持有的绿城中国股份保持不变。
绿城拿到了“金娃娃”
绿城相关人士表示,宋卫平依然是绿城的核心,但他显然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说一不二的绿城“国王”。
2014年9月,雄心勃勃的宋卫平将绿城没有上市的部分——绿城建设更名为蓝城,宣布开始新的创业。根据他的规划,蓝城将聚焦房产代建、养老、农业、健康四大核心板块。绿城和宋卫平分别拥有蓝城35.4%和34.6%股份,其余股东持有剩余30%股份。
短短一年多时间,蓝城的代建成为了利润最高的业务板块,毛利率超过60%,净利率超过30%。截至2015年底,蓝城的资产净值为5.77亿元,2014年和2015年税后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和1.6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金娃娃。
对于绿城代建业务而言,重组无疑算是如虎添翼,集团得以进一步增加其建设管理业务的规模及应占收入;并且蓝城被整合的建设管理业务,主要涵盖了政府代建项目、物业发展项目、养老、农业及城镇建设相关的项目,对于现有绿城管理业务是很好的规模扩展与补充。
情怀依旧
由宋卫平控制的蓝城集团也将被整合到绿城管理旗下,没了地产和代建的宋卫平还有什么?
随着中交的不断深入,整合后的绿城集团将主要由绿城地产、绿城管理、绿城资产和绿城小镇4大业务平台组成。
未来,宋卫平将专注于绿城小镇的建设。以绿城小镇为例,绿城小镇主要打造不同类型的绿色小镇项目,主要有医疗小镇、教育小镇、养老小镇和农业小镇等类型,累计开发在建项目17个。
此前,在一次公开露面的活动上,宋卫平曾提到计划在未来的5~10年做出5~10个小镇样板,主要位于上海、杭州和北京周边,这样的小镇并不只是地产开发,而是把支撑小镇的基础农业包含在内。这个地产圈的“理想主义者”,在退休前做此规划,不仅有着其个人的情怀、集团的战略,也和当下的乡建热潮不期而遇。
宋卫平曾说,他只给自己在上海的两个项目——黄浦湾和静安公馆打了70分,这个分值代表了他的内心看法:在杭州那些精工建筑的项目之后,最近几年他越来越难以实现当年那个登峰造极的水准。
宋卫平说:“大多数房地产商,其实不是为了房子,而是为了数字,为了所谓的利润来做的开发。大多数房地产商都是不靠谱的。”
其实,在宋卫平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抛下了执念,开始了唯财务数字论的商业行程。他曾经最欣赏的两家豪宅开发商,一家很早就开始建材、工艺低标准但销售快的普通住宅;另一家曾被视为豪宅细分市场旗舰的星河湾,也早早从当日豪宅第一品牌的位置摔落,开始向大众市场进军。
新一代富豪的文化修养、眼界、管理思维,都让他们有了和前一代完全不同的住宅消费观念。有些人甚至根本就不想买房,宁愿花重金在酒店包套间,以享受更为静谧、更为舒适的生活。
能够接受他的理念,向往人文、自然传统生活的文青一代,却偏偏没有能力购买顶级豪宅,无法帮助他完成实现推广好房子的愿望。
和他一起白手起家,对中国社会拥有高度责任感,并共同成就了中国经济高增长前三十年的那一代人正在慢慢老去。取而代之的新一代,不再把房子当作一部砖砌成的历史。后者更注重房子的使用功能能否让他们满意,如果不能,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一套。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