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工行规定个人商用房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将从50%调整为70%”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
每经编辑|杜冉乐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这年头,全行业面临“资产荒”,年化收益率又一降再降。
昨天,上海青浦的“吾悦广场”搭乘东方证券“资产专项计划”的资产证券化“快车”,却获得了2倍以上的超额认购,给予那些追求稳健收益的优先级投资人的预期收益率5.35%-6.5%。
投资眼光瞄回商业不动产,投资人将面对的显示,会像理想一样丰满么?
个人买商用房贷款首付7成,一些城市还不给贷!
上述资产专项计划,看着回报率挺眼馋,买的人也很多,但邦爷要告诉你,都是大资金的机构在买!普通投资人买不起!
更悲催的是,这两天,一则关于工商银行“加强个人商用房贷款风险管理(工银办发(2016)402号)”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说是“工行规定个人商用房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将从50%调整为70%”。
工行成都某支行行长助理告诉邦爷,他们确实已接到工行总部经各级层层下发的那个文件,申请个人商业用房首付比例确实已提高到了70%。工行对市场风险最敏感,对风控也历来都是最严格的。
虽然邦爷查询工行官方网站发现,工行至今仍没有披露任何相关内容。
但从网传版的工行文件来看,工行总部通知要求下级单位,重点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开发的项目办理个人商用房贷款,意在加强对个人商业贷款合作机构和项目的严格准入。
工行这种谨慎放贷的做法,难道是要彻底困死一批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
商业地产风险逼近
邦爷为什么有这个疑问?因为最近第一太平戴维斯对外披露的《中国零售20城(2015-2017)》数据不明觉厉:
中国零售市场在2015至2017年将面临挑战与转型,调查所涉及的20座城市购物中心年均供应增速约16%,而零售商扩张率预计将低于10%,且呈走缓态势。2014年新增供应合计约950万平方米,但2015年底,这一数字激增至150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更具挑战的市场。
这20个城市主要指,北上广深及天津、沈阳、大连、青岛、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武汉、长沙、成都、重庆、昆明、西安等。
其实,现实情况或许比研报表述得更严峻,从各地楼市尤其是二线楼市供给侧改革的字里行间,比如“商改住”、“减少商业用地比重”、“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都不难嗅到商业风险已逼近。
不过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二线城市会比三四线城市情况好些。毕竟即使是重庆、武汉、西安、苏州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基础、人口基数、商业消费力几大指标,还是能够支撑商业地产吸纳量的。
但邦爷劝大家,三四线商业能不买就不买吧。具体原因嘛,可以看看邦地产今日第四条~
*文中观点为作者评论,和邦地产立场无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