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证监会启动对并购重组调查 重点检查商誉过高的轻资产类公司

    证券时报 2016-06-22 23:58

    6月22日,媒体消息称,证监会已启动对并购重组的调查,对已完成的并购重组未实现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进行抽查。

    说好的业绩承诺说变就变,影响了信誉,也伤害了投资者。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已启动并购重组抽查,重点关注业绩失诺公司。

    6月22日,媒体消息称,证监会已启动对并购重组的调查,对已完成的并购重组未实现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进行抽查。

    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明确:“这次是针对重组后没有完成业绩对赌的上市公司进行抽查。今年监管的重点就是并购重组。”据了解,已有上市公司收到通知。与此同时,多家券商亦收到相关通知。上海一位投行人士预估,抽查项目或在20个左右。

    业绩承诺初衷:遏制大股东随意收购

    在A股市场,并购重组总是受到投资者欢迎,因为市场往往会围绕此类题材进行炒作,并购重组加业绩承诺,会进一步给炒作增加一些看点。

    实际上,业绩承诺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遏制大股东随意收购,从而阻碍损害中小股东的一些交易行为。

    举个来自知乎网友的例子:老王有家公司,他找到老张的上市公司谈收购。假如老王的公司原来有1000万股,一年能赚500万元,但老张愿意出价值5000万元的股权来买全部1000万股股权,相当于老王的公司股权就具有了10倍的市盈率。相当于老王把手里小公司不怎么值钱的股权(最多按照净资产计价)换成了值钱的上市公司股权。老王失去了自己的公司,但获得了很多容易变卖的股票,一下子拿到了价值5000万元的股票。又因为老张的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是20倍,这一部分资产的资本市场估值是1亿元,所以股价上升了。最后老张也没亏,他吃到了市场估值和给被收购方估值的差价。

    隔壁老李也有家公司和老王一样,看到老王变小股东发了一笔财,眼红了,他找到老徐,老徐也开了家上市公司。老李为了能把公司卖出更好的价钱,向老徐吹嘘自己公司和老王的不一样,成长性极高,两年翻番云云。老徐用20倍市盈率收购了老李的公司,花了1亿元,但买回来发现这家公司其实和老王的公司没什么两样,由于老徐的公司市盈率也是20倍,老徐和中小股东一分钱没赚着,全给老李赚去了。

    看到这里诸位应该明白了,业绩承诺实际上是对被收购方的一个约束,有时候未必是像老李一样纯靠吹,确实存在不确定因素。但是作为被换股收购的最大得益者老李来说,他应当对公众股东有个交代和担当。如果老李和老徐再坏一点,故意用20倍市盈率收购,老李再给老徐回扣的话……如果老徐持股比例并不高的话,这两人岂不就是剪了一大堆上市公司的羊毛下来?

    业绩承诺不达标:影响商誉也伤害投资者

    就如誓言往往不可信,承诺也不是百分百可靠。一些被并购对象当初承诺的业绩未达标,则会导致当初的“馅饼”变成“陷阱”,并触发业绩补偿承诺,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6月22日,常铝股份公告,公司收到朗诣实业、朗助实业业绩承诺补偿款1200.6万元。朗诣实业、朗助实业当初给的业绩承诺为:朗脉股份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实现的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6830万元、7860万元、8790万元。

    6月13日,宝馨科技公告,阿帕尼承诺2014年保持盈利,2015年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但阿帕尼2014年净利为-174.67万元,2015年净利为-2531.74万元,相关方应补足2014年度与2015年度阿帕尼净利润亏损金额共计2706.41万元,并补足涉及的相关税费。

    除上述两家公司外,还有天赐材料、*ST盈方、易世达、鼎立股份、太阳能等多家公司发布收到标的公司业绩补偿款的公告,都是相关股东确定业绩承诺无法完成后,将补偿款支付给上市公司。

    更有一部分公司披露,承诺方不能按时履行业绩补偿承诺暨后续承诺履行计划,连补偿款也不知能否收到、何时收到。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就有527家A股公司在并购时附带业绩承诺,涉及业绩承诺的并购标的有798个;而当年共有107家公司有业绩承诺不达标的记录,涉及标的为183家,占比分别为20.3%和22.93%。

    其中,重组标的严重亏损的,不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构成沉重负担,投资者也往往因此承受股价下跌的损失。

    而业绩不达标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的影响。如,上市公司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后,销售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

    二是某些行业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在经济低迷时期实现承诺业绩的难度增大,如钢铁、煤炭、有色、化工、采掘等传统周期性行业;

    三是其他因素。如,产品延迟交货,未能确认收入。

    但不管任何理由,当初相关方作出承诺时的豪言壮语如今都成了股民眼中的“吹牛”,业绩承诺不达标,相关方损失的是商誉,投资人损失的往往是利益和信心。

    强化并购审核模式开启

    业绩承诺的未完成,这显然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因此,完善重组并购模式,强化投资者利益保护十分重要,监管层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5月中旬,2016年第一期保代培训在北京举行。监管层人士曾在第一期的培训中指出了老股锁定、剩余股权安排、行业分类等去年并购重组项目反馈较为集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加大事中事后监管的态度,对于有明显炒作特征的并购重组,政策逐步收紧。

    5月25日,证监会公告,证监会决定对并购重组委委员进行部分更换,委员人数上的扩容达4倍之多,同时此前占据并购重组委的机构投资者类委员名额骤减。

    5月26日,第二期保代培训在合肥召开,其中提出的核心要点包括:强化信息披露,发挥中小股东的参与权,保证定价和交易过程的程序正义;分类审核,借壳上市趋严等。

    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该办法继2014年11月之后的又一次修改,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借壳上市行为。

    6月21日晚间开始,业内盛传“证监会将从20家会计师陆续抽调近1000人,针对目前在会全部的并购重组项目进行复核,尤其是商誉较大的轻资产类公司。估计覆盖面较大,首批抽调的人已经开始正式工作。”

    近几年,证监会核准的资产重组(借壳上市)上市公司数量每年增多,资本市场对于重组上市公司的借机炒作也接连不断。在今年年初,因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逐步淡出视线,资本市场中的“壳资源”趁机迎来了爆炒行情。因此监管层为遏制概念炒作、短期炒作,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旨有利于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的并购重组提高质量、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同时,减少套利空间,以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炒作重组股TIPS:远离“雷池”

    对于此次证监会的核查,有投行负责人透露,核查的重点是查商誉过高的轻资产类公司,一些热门的虚拟经济比如影视、VR、类金融、机器人、游戏等基本落入被查高发地,这类资产估值高、承诺高,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为防谨慎,投资者可适当避开这些“雷区”。

    上一篇

    高盛拟减持口子窖15.92%股权 潜伏8年浮盈丰厚

    下一篇

    中国机器人痛点:800 多家企业近半无产品 核心零件八成靠进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