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美国、日本漂洋过海来中国的“洋娃娃”,经过定做头发、妆容、衣服,最终卖到动辄上千元乃至数万元。这是新近兴起的一条洋娃娃产业链。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雯
每经记者 张雯
一个从美国、日本漂洋过海来中国的“洋娃娃”,经过定做头发、妆容、衣服,最终卖到动辄上千元乃至数万元。这是新近兴起的一条洋娃娃产业链。
6月16日,21岁的北京女孩Maggie将自己手工制作的一套娃娃新装折叠整齐、装进包装,再打电话喊来快递,这一单费时至少4小时的生意才算结束。
Maggie位于这条娃娃产业链上设计、制作衣服的一环,而这条产业链还涵盖了海淘代购、发行妆容改造等诸多环节。
Maggie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多数娃娃玩家都是海淘国外‘裸娃’,根据娃娃种类不同,价格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然后让改妆师刻画脸部细节、设计发型,再根据妆容风格定做衣服,并且制作出相应的场景摆设。”
“娃娃的新装”手作需要4小时
这股在国内悄然掀起已有数年的娃娃风,以BJD娃娃为主流。BJD是Ball-jointed Doll的英文缩写,译为球形关节人形,以球状关节为运转轴承,使用皮筋、绳子、铝线等连接各部分关节,全身关节可转动,可随意摆出各种动作,可选择更换局部配件,可选定肤色,可随意更换妆面、头发、眼珠、睫毛、服装鞋袜以打扮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和气质。
而在这条娃娃产业链上,从娃娃到自称“娃娘”“娃爹”的买家之间,大致存在设计人偶的人形师、改妆师、衣服设计制作师等几个环节。
Maggie既是娃娃服装设计制作师,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娃娘”,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了如何玩娃娃,“我们一般都是买正版娃后,卸掉原厂的妆和衣服,送去改妆,一般改妆师也会出成品,就是她们自己买娃改好后出售。”
山东“娃娘”小菲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接一个娃(即买娃娃的意思)不贵,贵的是买各种配件,40多厘米高的国产裸娃搞活动时大概800~900元,非活动期则1200多元的样子,韩国产的多在2000多元。我的一个娃娃,仅第一次配置配件就花了400多元,后续每个月的开销平均都在200多元,而我这还算是节制的。”
一套娃娃服装也多在一两百元到两三百元不等。Maggie说:“很多比较有名的娃衣店家服装会比较贵,一套娃衣都要一两百,而我的比较‘亲民’,每套都是79元,所以很多娃友还是很支持我的,毕竟我的比较实惠。”
一套纯手工的娃娃服装制作,Maggie需要付出4个小时的劳动,她说:“由于BJD娃娃多数高度在40厘米到60厘米之间,因此都是手工制作的,材料并不需要很多钱,但是付出的劳动短不了。”
娃娃产业链催生娃娃经济
事实上,一条简单的娃娃产业链,还带动了玩具屋制作、布景、摄影等周边产业。
在BJD贴吧里,一位“娃爹”就购买了木板、木条、小蛋糕桌椅模型等来搭建自己娃娃的咖啡屋,而为娃娃制作诸如哥特风格、宫殿等的场景,也全部需要手工制作。
就改妆这一个环节而言,又包含面部设计与单独的假发发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给娃娃化妆的费用从三年前的50元一头,涨到了现在的200多元一头,在淘宝上检索发现,一次60多元的娃娃面部化妆,近一个月就有20多位买家付款,娃娃假发的价位则多为100多元。
小菲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圈里的‘大大’(即高手之意)化妆一次,价格就没有这么便宜了,一次就要四五百甚至上千,一个月上万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前提是,你得成为‘大大’。”
为一个娃娃配齐一套心仪的场景和衣服,开销数千的大有人在,一位“娃娘”说:“我第一次买的裸娃、妆、配件、2件小裙子、浴衣,就花了2000多元,后续再买假发、眼珠、不同大小的胸围、服装、场景、娃娃屋,这叫‘养娃’,如果要养得好的话,很快就会过万。”
对于这个圈子的从业者而言,盈利也多为辛苦钱。Maggie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假如用40个小时制作十多套衣服,一般的娃衣师也只能收入一两千块钱,而对于那些改妆师而言,更是在有毒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一单下来,各种化学药水的味道会熏得人头晕。”
而过高的后续投入也往往超过很多“娃娘”“娃爹”的想象,在一个娃娃贴吧里,一位“娃娘”发帖说,养娃娃已经开销了1800元,感觉无力为继,打算将娃娃转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