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每经记者 江然
6月17日,NBA总决赛打响第六场比赛,勇士队能否卫冕冠军,不光亿万球迷关注,也牵动着赞助商的心。
目前,勇士当家球星斯蒂芬·库里已是总决赛MVP最有力的竞争者。库里率领的勇士队在2015/2016赛季打破NBA多项纪录,这也让“押宝”库里的赞助商美国运动品牌安德玛(Under Armour)收获颇丰。三年时间,安德玛的市值增长近百亿美元。2013年底,安德玛以每年约500万美元的价格签约当时脚踝受伤的库里。此后,库里的职业生涯发生巨大转变,一跃成为NBA巨星。库里的成功,也为安德玛带来巨大收益。
据外媒报道,去年勇士征战季后赛的第二季度,安德玛的篮球鞋销售额飙升了754%。2016年初,安德玛公司市值一度超过200亿美元,较2013年底的百亿美元翻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安德玛已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北美球鞋市场第二名,且已开始瞄准中国市场。但目前其主要市场仍在美国,中国市场的布局还相对薄弱,与竞争对手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差距不小。
库里带动球鞋销量猛增
一直以来,以球星代言带动销售都是运动品牌惯用的营销手段。安德玛三年前“押宝”库里,如今看来无疑是收获颇丰。
库里是当今NBA最红的巨星之一。过去三年间两夺常规赛MVP,并带队获得2015年NBA总冠军。而在三年前,由于脚踝受伤,库里出战不多,耐克为其开出了每年250万美元的续约合同。库里拒绝耐克后于2013年底转投安德玛。此后,他打破多项NBA纪录,其商业价值如火箭般飙升,赞助商安德玛的名气随之提高。
去年夺得NBA总决赛冠军后,库里代言的球鞋销售也大幅提高。安德玛披露的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球鞋销售额达1.668亿美元,是2014年同期8580万美元的两倍。公司2015全年收入总计达到39.633亿美元,增长了近10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28%。
对此,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专家索尔曾分析称,“库里现在是NBA人气最高的球员,孩子们都愿意去买他代言的鞋,这并不是出于认同安德玛品牌的心理,而是因为球员本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纽交所上市的安德玛,2013年底与库里完成签约时,其市值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到了2016年初公司市值一度超过200亿美元,市值上涨近100亿美元。
进入2016年,安德玛的业绩仍保持高增长。据安德玛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收入10.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05亿美元增长了30%。安德玛在2016年一季报中也特别提及,库里签名鞋销量暴涨,为其市场销售带来直接贡献。
今年NBA总决赛即将落幕,库里的球场成绩能否再次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押宝”库里的安德玛还能否创造神话?留给外界很多想象空间。
开拓中国市场面临劲敌
在美国市场上风生水起,安德玛创始人兼CEO凯文·普兰克并不满足,已瞄准中国市场。2015年他提出,未来5至10年内,中国是安德玛重点进军的市场,将力争把中国发展成为集团第二大自营市场。
虽然已成为全美销量第二的运动品牌,但在中国安德玛仍被视作“小众”产品,许多消费者对其认知还十分有限。有业内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攻克中国市场对安德玛来说,不会像北美市场那样容易,因为耐克、阿迪已深耕中国市场二十年,安德玛整个品牌历史也仅有二十年左右,短期内很难撼动巨头们的地位。
欧睿咨询提供的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安德玛在中国运动用品市场的份额仅为0.4%,在各类品牌中排名第25位。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在中国市场,安德玛除了品牌推广力度较弱以外,在渠道拓展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品要让老百姓有所感知和接触。”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拥有门店及专柜数量总计近9000家,而安德玛的门店数量约70家。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在2016年底前,安德玛计划在亚洲新开200家门店,其中2/3将会设在中国。
新晋运动品牌,面临如何提升知名度以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问题。记者注意到,CBA与李宁5年20亿元的赞助合同将于明年到期。此前有消息传出,称安德玛有意取代李宁,向CBA提出了每年6亿元的赞助报价。
张庆认为,外国品牌想在中国提升品牌知名度,争取赞助CBA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但中国品牌李宁、安踏等潜在竞标对手也十分强劲,安德玛即使有意,能否拿下CBA赞助也是未知数。
面对阿迪、耐克等巨头,以及中国运动品牌的竞争,安德玛如何突破重围也是一个问题。在其主打的紧身衣市场上,安德玛的同类产品价格往往比耐克高出100元左右。有业内专家就表示,在功能性没有突出特点的情况下,安德玛的产品价格偏高,难以获得消费者忠诚度。
张庆也认为,“安德玛的价位在目前的大众市场上较高,产品更偏高端本身就是门槛。较高的售价可能会让安德玛在短期内无法被中国市场广泛认知。“
为了解更多详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通过邮件联系安德玛美国总部,并致电其中国区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均未获得回应。
(实习生陈耀霖对本文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