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企业诚信体系服务。阿里巴巴宣布,将以贸易服务为核心,依托十几年的数据积累,打通散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孤岛,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升协同效率,降低获取订单、融资等服务的成本。
每经编辑 蒋佩芳
每经记者 蒋佩芳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
6月16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企业诚信体系服务。阿里巴巴宣布,将以贸易服务为核心,依托十几年的数据积累,打通散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孤岛,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升协同效率,降低获取订单、融资等服务的成本。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阿里巴巴企业诚信体系由电子通行码、信用评级、信用报告、风险云图四个部分组成,这一体系将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的各个商业场景中,成为未来商业通行证。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征信体系相对单一,基于现有数据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落后于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同时,虽然中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但仍要继续扩大内需和外需,并把供给侧改革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假如阿里巴巴能够在自身雄厚的数据基础上打通散落各处的信息孤岛,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使中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良好的信用、信贷服务。
诚信体系是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B2B事业群总裁吴敏芝表示,国务院早在2014年就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诚信体系建设。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特别是电子商务持续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此次推出企业诚信体系恰逢其时。“阿里巴巴有着16年的中小企业贸易数据积累,有着丰富的企业动态数据和企业商业行为的记载。同时,随着阿里巴巴全网诚信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信息,已经可以对合作伙伴进行输出,如新浪微博、高德地图、钉钉等,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够根据这些企业的真实数据,提供更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融资服务。”
据了解,阿里巴巴企业诚信体系由电子通行码、信用评级、信用报告、风险云图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电子通行码是面向企业经营主体的身份标识,承载着具有公信力的诚信体系和丰富的权益服务,是未来商业通行证的基础。电子通行码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指导赋码,兼容现行组织机构代码,并与其使用同一码库,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信用评级则以企业基本信息、法定代表人、贸易行为、金融行为、商业关系等五大维度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信用等级将成为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第三方合作平台上经营的企业搜索排序、流量分配、营销活动机会是否优先的判断标准。每月更新一次的信用报告则包含企业工商信息、经营状态、交易行为、金融行为、上下游贸易伙伴关系和投资情况等商业信息,能够让金融机构或者合作企业根据企业当前的信用状况作出决策。
“当我们把诚信体系输出到越来越多的平台,使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它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反过来又能激发企业维护自己的诚信,从而推动整个商业环境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和新浪微博的合作,企业蓝标认证旁会多一个诚信标识。用户点开后,可以看到企业展示的信息档案和信用评分。我们前期已经向5000家企业提供了试用机会,也已经有企业因为展示自己的诚信档案,通过微博拿到了数十万的订单。”吴敏芝坦言,诚信体系是商业社会最底层的基础设施,也是和国际接轨最便捷的方式,阿里巴巴一定会用自己的数据沉淀、技术优势来推动商业社会的进步。
方便金融机构作出决策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末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接近7000万家,中小企业信贷虽然是一个万亿级的蓝海,但限于成本、风控等因素,银行始终缺乏可靠的外部标准和方法去拓展这个市场。
“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太大了,仅上海一地每年就新增20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但这些企业都无法获得银行融资。不是我们不想服务这些企业,我们也能看到它们的需求,但是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去发展这块业务。”上海银行总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朱会冲表示,由于小额贷款操作成本、征信成本很高,因此上海银行贷款额度起步就在500万以上,但哪怕是能够贷到500万以上的这些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信息也是非常不对称的。传统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抵押的方式(一般是厂房)来抵御风险。但随着经济放缓,抵押品的价格也不断下行,所以银行在中小企业端的业务发展就越来越困难。
对于阿里巴巴推出的诚信体系,朱会冲认为,该体系能够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当前信用状况作出決策。
朱会冲透露,上海银行已经通过阿里巴巴的企业诚信体系为其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它的数据很难造假,所以我们可以很便利地做出决策和贷后管理。目前,只要是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的客户,我们一般都会接受,风险比较小。目前累计已经放贷接近3个亿,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做到10个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