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温州“僵尸企业”出清样本“:明星企业家现身说法,与其跑路不如申请破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15 01:07

    记者曾于2014年在温州采访过一企业老板,其工厂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资不抵债等现象随即出现。为申请破产,该企业老板四处奔忙找人“托关系”,甚至打报告给更高一级的行政主管部门。如今,这样的情况在温州已经不复存在,政府部门不再过多地行政干预,而是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生死。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施娜    

    ◎每经记者 施娜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2016金融街论坛”上表示,打通企业的退出通道,是中国经济增强活力的制度安排,也是中国市场经济成熟的表现。执行《破产法》对企业实现依法重整或者清算是企业优胜劣汰的保障,是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的保障,也是提高对企业家失败的容忍度、鼓励企业家试错创新精神的保障。

    事实上,《企业破产法》实施9年以来,其功效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只有2059家企业依法破产,同期企业注销数量为505866户,依法破产企业占所有市场出清企业的比例不足0.4%。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破产案件数量明显偏低。美国每年商业性质的破产案件结案数量约为3.93万件,英国、德国、法国年平均公司破产数量分别为1.8万家、3万家、5.5万家。

    那么,“僵尸企业”该如何出清?温州民企破产重整模式怎样进行?家族企业财产混同怎么办?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央行调研组走进温州,对“以破产程序去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的做法进行了实地采访。

    “破产机制是对企业经营者犯错误的惩罚机制,把占有的土地、厂房、技术人员释放出来。”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的药方,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方,但坚持市场化的方向是对的。”

    众所周知,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局部金融风波爆发,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倒闭、企业主“跑路”等现象相继出现,有的企业经营者甚至为自己错误的经营决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不过,这几年来,温州企业“好死不如赖活”的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与其跑路或跳楼,不如申请破产”。

    数据显示,2012年,温州吊销、注销的企业有9000多家,但其中仅27家申请破产。而在2013年至2015年,温州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554件,审结425件,分别占浙江省的43.79%和53.59%。

    通过破产促成海鹤药业、中城建设集团等一批温州本土龙头企业成功重整,盘活土地1888亩、厂房111.47万平方米,安置企业职工1万多人,清理企业债权债务166.79亿元,化解不良资产80.21亿元。

    对此,上述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总结道,温州在“破产出清”方面做得比较好主要得益于四点:首先,市场观念比较成熟;其次,历史的包袱不多,没有像东北国企那样的职工安置等问题;第三,政府的帮扶是有力度的,帮扶侧重整体的政策协调,而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的生死;最后,司法创新也是有力度的,成立破产审判庭、创立简易程序等推动企业破产。

    据了解,2014年8月,浙江省高院在全国率先作出处置“僵尸企业”的部署,让破产审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2015年1月,最高法院确定了全国21家(区域)法院作为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的试点法院,浙江省温州两级法院、杭州余杭法院和衢州江山法院入围。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央行调研组走进温州,对“以破产程序去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的做法进行了实地采访。

    ●企业家:变“跑路”为“破产”

    2011年9月,温州当地明星企业家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出走美国,后在温州当地商人的斡旋之下,得到政府“不逼债”的承诺,于十天后回到了国内,开始重整企业。重整成功后,他在电视上现身说法,称“与其跑路,不如申请破产保护”。

    传统观念中,破产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但随着“破产”宣传工作的开展,这种观念已经开始逐渐改变。温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建新表示,“到今天,我们温州破产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好多企业主也好,债权人也好,在遇到企业出现资不抵债、处于‘僵尸’状态的时候,都会主动向法院申请破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11年以来,温州经政府相关部门认定的风险企业1100多家,约占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一部分是已基本停止生产经营的“僵尸企业”,他们占用着大量的资金、土地等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但就在前几年,这些“僵尸企业”想要破产却并不容易。“企业不愿破、政府不敢破、法院不会破”的情况普遍存在。

    记者曾于2014年在温州采访过一企业老板,其工厂由于所处行业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等原因,导致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资不抵债等现象随即出现。其实该企业老板当时想到了“破产”,但当法院多次以“没有政府的批准同意,无法受理”为由拒绝其申请时,他也只能无奈叹息。

    为申请破产,该企业老板四处奔忙找人“托关系”,甚至打报告给更高一级的行政主管部门。而就在其为“申请破产”到处奔走、工厂停产多月之际,其所在地乡政府还要求上报了上亿元的产值。

    如今,这样的情况在温州已经不复存在,政府部门不再过多地行政干预,而是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生与死。采访中,温州中院及一些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不需要政府批准,可直接受理破产案件。

    ●海鹤药业:从2万账户余额到3000万产值

    如果说法院是“生病企业的医院”,那么如何让“生病的企业”愿意到法院来,通过破产重整、清算、和解等程序,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则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014年6月,温州建立了企业破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随后联合公安、国土、住建、财税、工商、经信委等部门,先后召开了两次专题联席会议,起草并出台了两个《企业破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纪要》,就破产税费的减免、税收债权的申报、不良信用黑名单的删除、违规厂房市场化处置、破产企业财产移交、工商登记注销、车辆违章之后的记录消除等方面的问题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2016年1月9日,温州还成立了由35家机构和3位个人组成的破产管理人协会。据悉,这是浙江省首个、全国第二个地级市破产管理人自治组织。

    而针对一些企业“无产可破”的情况,为给予破产管理人必要的激励,温州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了895万元的破产专项基金,用于支付管理人报酬及应对一些紧急情况,如欠薪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共向管理人支付相关费用和报酬221.7万元,平均一个案子1万~2万元。

    据记者了解,2013年至2015年,温州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554件,审结425件。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温州法院本着“少清算、多重整”的原则,通过破产审判共促成了海鹤药业、信泰集团、中城建设集团等25家企业成功重整。

    以海鹤药业为例,这是一家有着340多年历史的中药企业,其生产的小儿肠胃康、左金丸等药品畅销江浙地区乃至全国。但因其前三任法人代表都涉及巨额民间借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接管的时候账户里只有2万元。”海鹤药业的管理人、光正大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光表示,但债权人有100多号,债务超过13亿元,其中银行债务超过1亿元。

    2014年6月,通过引进北京美福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海鹤药业不但在2015年底如期完成了GMP认证,还成功完成小儿肠胃药等44个品种的再注册。2015年海鹤药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000万元,是2014年产值的1.5倍,如不计算品牌折旧等因素,海鹤药业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且员工工资也比引入战略投资人前提高了20%。

    温州法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重整企业案件数量占总体虽不到6%,但其涉及债权占比高达40%~50%。通过重整,债权清偿率大大提高。海鹤药业普通债权(社会借款)在破产清算情况下的清偿率为3.67%,而在重整条件下的清偿率则为7.64%。

    ●温州法院:最快38天完成破产

    为加快破产案件的办理速度,2013年3月27日,温州中院印发了《关于试行简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的会议纪要》,明确一般的破产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无任何财产且符合条件的破产案件应在裁定受理后三个月内审结,在向债务人送达异议通知书、债权申报时间等方面最大限度压缩破产案件审理周期。

    据介绍,目前温州法院普通破产案件平均审限已从原有的平均2年多压缩至7个月左右。其中,派克制衣公司仅用时38天即完成了破产清算。

    同时,为推进破产专业审判,2015年温州中院正式挂牌成立了破产审判庭。随后温州鹿城、瓯海、龙湾、乐清、瑞安、平阳等6家基层法院都设立了专门的破产审判庭。温州瓯海、苍南、瑞安等法院分管院长带头办案,审结了12件重大疑难复杂的破产案件,并探索出合并清理、并案审理、分离式处置等不同处置模式。

    比如,在对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信泰光学有限公司、温州兴泰光学有限公司、温州美通达进出口有限公司、温州市瓯海梧田眼镜厂五家企业进行破产审判时,考虑到五家企业财产混同、人员混同、业务混同的情况,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了五家企业合并重整、区别对待的决议,即五个案件共同指定同一管理人等程序方面的合并,但因每个企业的资债比不同,在实质上有债权调整方面的区别对待。

    据了解,在温州,法官司法重整案件以16件二审案件计件,有产可破案件以8件二审案件计件。

    而在资产处置方面,温州中院优先采用网拍的处置机制,提高破产财产的处置效率和溢价率,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瑞安市东沿食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中,经债权人会议决议,管理人向法院申请通过司法拍卖平台对公司名下的财产进行变价,后该破产财产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以308万元起拍,最终成交价为724万元,溢价率高达135%。

    此外,温州中院出台了《关于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衔接的会议纪要》等文件,对那些符合破产清算条件且挽救无望的企业,及时终结执行程序,纳入破产程序。并推动全市12家法院成立由立案、执行、破产审判部门法官组成的预审小组,来应对被执行企业破产启动难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5年,温州法院共移送执行破产案件160件,进入破产程序138件,涉及执行标的25.02亿元。

    ●家族企业:以资金流向来清理债权债务

    由于我国目前“个人破产法”的缺位,这对企业破产带来了很多困扰,也导致一些企业老板宁愿跑路也不敢申请破产清算或者重整。

    据了解,在20多万家温州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家族企业,由于公司治理方式、财务制度等不规范,存在民营企业股东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混同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该如何进行?对此,温州中院副院长潘光林回答:“以资金流向来清理债权债务。”简单来说,当借条系企业老板个人所写,但该笔资金实际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仍作为企业的负债。

    实际上,据有关专家介绍,“温州老板申请破产时,很少存在‘企业没钱自己还有一堆’的情况,个人基本也是各种掏空,为企业担保,个人打的条子甚至更多”。

    随着“僵尸企业”的出清,温州两年间共盘活了土地1888亩、厂房111.47万平方米,不良贷款的处置速度也明显加快。

    2015年,温州新发生不良贷款396亿元,处置的不良贷款为405亿元。这是自2011年来,处置的速度首次“赶上了”新增不良的速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温州市不良率为3.82%,较年初降0.2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降9亿元,这是温州连续第二年实现不良“双降”。

    同时,银行信贷投放力度逐步加大,2015年温州新增贷款253亿元,较上年多增177亿元;GDP增速也逐步回升,2015年温州市GDP增速为8.3%,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无论是存款速度还是贷款速度,我们都在回升,不良贷款在下降,所以说金融的情况在好转”,上述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金融风险最困难的时候在2014年、2013年,2015年,如今我们已经逐步走出来,今年的情况,肯定比全国的情况还会好一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制度不完善贷款很难 有企业面临“二次死亡”

    下一篇

    不良资产证券化仍以小规模试点为主 专家建议引入PE机构化解压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