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袁园
每经实习记者 袁园
“每次都要一遍一遍地去跟企业介绍产品和相关政策,去解释这款产品的好处和政策优惠。”某险企团险部业务员小张(化名)表示很无奈,他接触到的企业对这款产品基本都持观望态度,截至目前他还未出一单。
小张口中的这个产品正是年初才正式获批上市销售的税优健康险,作为首批获批销售税优健康险企业的业务员,小张在知道可以销售这款产品后,表示十分看好这款产品的前景,还计划着要去积极推广,做好这一业务。如今3个月过去了,再次联系到小张时,记者明显感觉到她已然没有了当初获批时的热情。
这并非个例,险企大数据检测到的情况同样不乐观。多家获批销售税优健康险产品的险企内部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产品上市后销售情况的确不是很好,与市场预期也有差距。
●保费收入最高不超200万
“我这边到现在还未出单,听说其他同事有出单,但量都不大。”小张认为,税优健康险产品并不像之前看起来那么有市场。在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中,她明显感觉市场对这款产品还有疑虑。
这款让小张感觉不怎么有市场的产品正是税优健康险。2015年11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三部委联合发文,自2016年1月1日起在31市试点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今年2月16日,保监会公示经营个人税优健康险业务的第一批公司名单;3月4日,首批公司开售税优保险产品;3月8日,公示第二批公司名单。
至此,共有12家险企获准开展个人税优健康险业务,随着5月4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相关产品的获批,在12家险企中已有11家获批专项产品。
作为第一项由税收作为杠杆调节商业性保险的政策,商业健康保险个税优惠政策的落地引发了市场的热情。许多业内人士纷纷看好税优健康险的发展前景,认为这一政策将有利于撬动健康险的巨大市场。
就在政策落地、产品获批,各家机构也开始快速推进这方面的业务之后,这款产品的实际销售状况却没有达到业内预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最先获批的人保健康、阳光人寿和泰康养老各自的个人税优健康险保费收入仅100余万元,最高的不超过200万元;第二批获批的几家险企,仅有几十万元的保费收入。
中再寿险高管在“税优健康险实施与精算管理论坛”上介绍,截至4月17日,行业共签出4000多单,保费规模约300万元到400万元。已开展这一业务的某险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仅4000多位个人客户购买税优健康险,平均每位客户保费不足1000元,没有用满政策给予的每年2400元的免税额度。
●企业观望的多购买的少
多家获批销售税优健康险产品的险企内部工作人员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产品上市后销售情况的确不是很好,与市场预期也有差距。
和企业披露的宏观数据不同,作为一线销售人员,小张在跟企业接触中有着自己的感觉。“每次都要一遍一遍地去介绍产品和相关政策,去解释这款产品的好处和政策优惠。”小张在业务销售中明显感觉到,企业对这款产品的了解不多,对相关政策的认知也很少。
根据规定,个人税优健康险采取万能险方式,医疗保险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可以“带病投保”,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购买个人税优健康险后,投保人可以享受每年2400元(每月200元)予以税前扣除的福利。这也就意味着,购买了这类产品,可以实现少缴税,相当于以较低的价格又购买了一份医疗保险。
由于牵涉到税收方面,个人税优健康险的推销用户主要是针对企业,由企业出面给职工购买这款保险,保费费用和保障都是由个人承担,企业的作用仅仅是提供员工的收入和税务方面的证明。“如果个人自行投保税优健康险产品,则需要每月填写税务部门要求的税务抵扣申请文件等,办理退保或转保时手续也相对繁琐,企业缴纳则可以代为办理。“某险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正是如此,小张才会去跟企业一家一家沟通。不过,她的感受是持观望态度的企业比较多,真正去购买的很少。“我的手里现在有几家潜在企业,但还在沟通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落地。”
对于这个原因,小张认为这不仅跟企业的认知有关,还跟企业的福利政策有关。按照现阶段医保、社保的实施情况,实现个人税优健康险的对接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企业出钱或加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保率。“但是,企业这样做也意味着要增加成本,并且与原有保障出现重叠,所以企业在办理该项业务时,积极性并不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