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专家提醒过喜爱收藏的人们,谨防“李鬼”,但是有很多人并没在意,或者说,总以为砸向自己的真的是馅饼。
每经编辑|步静
无论是爱好还是为了投资,收藏界的真真假假总让有些人迷了眼。
1.5万元买来的“猴币”迅速“贬值”了?
据重庆商报消息,61岁的老刘,平时喜欢利用自己的闲钱学人搞点收藏,听到旁人说什么精贵就收藏什么,自己也没去钻研。这些年,老刘也收藏了一些瓷器、贵金属等,对于钱币收藏,还从未涉及。
6月初的时候,老刘上无意中看到一则广告,说有稀有“猴币”出售,一套6枚,金银材质,限量发现几千套,售价1.5万多元。广告中,声称这套“猴币”如何如何稀少,今后的升值空间如何如何的大,甚至还列举了一些生肖币成功收藏的例子。据卖家解释,“央行发行的猴币是普通材质,金银材质的猴币的确稀有,收藏价值也比普通材质的大。”
越看越心动,老刘就花了1.5万余元购买了一套“猴币”。很快,卖家将“猴币”邮寄过来,老刘爱不释手,好像捡了天大的便宜。
不过,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直到有天他偶然间在网购平台上发现了一套一模一样的“猴币”,仅售98元。这时他才明白,自己花高价买的这套“猴币”,并非由央行发行,而是由某些商家制作发行,所用的材质也并非是纯金纯银,而是在表面镀了一层金银,跟纯金纯银的“猴币”相比,其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随后老刘联系卖家,却发现已经被拉黑。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当中。
对于很多收藏新手来说,老刘的遭遇并不是少数。类似案件的新闻报道并不少,甚至还有不少专家提醒过喜爱收藏的人们,谨防“李鬼”,但是有很多人并没在意,或者说,总以为砸向自己的真的是馅饼。
收藏界的那些“馅饼”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特地去收集了以往的收藏陷阱,和诈骗的惯用招数,就想告诉大家,不要再上当了。比如:
冒充银行人员销售假货纪念品
2015年8月19日,浙江象山市民付大姐报案称,自2014年11月份开始,有人冒充平安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向其推销纪念币、玉碗等纪念品,并承诺半年后如不想继续收藏,会有银行合作单位来高价回收,价格可以翻三四倍。后经象山县公安局调查鉴定,所谓“百年巨匠徐悲鸿”等纪念币均为假货。
以所谓高回报藏品引诱市民购买
2015年10月5日,安徽一公司内有多名人员聚集。据一位市民介绍,两天前,他接到该公司员工的电话,让他来公司免费领取礼品,现场聚集的十来个人都是来领礼品的。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诱饵,承诺在约定的时间内(两年期),公司将以高价回购这些收藏品,引诱市民购买。
假装收购藏品骗走高额“手续费”
昆明的王大爷接到一家“收藏拍卖公司”的电话,称要以100多万元收购其收藏的工艺品,但需要支付手续费。于是,王大爷就一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了7万元“手续费”,但后来对方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此后的3个月老人又3次被同样手段诈骗,先后4次共被骗走了42万元。警方侦破案件后抓获了盘踞在上海的王亮亮(化名)犯罪团伙。但侦查后发现,王大爷被骗了4次,只有1次是王亮亮团伙所为。
错版币可没有那么容易就遇到
近日,市民陈女士收到了一张疑似错版币的百元纸钞,以为捡到了宝贝,没想到这其实是一张用真币伪造的错版币。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说:“找到一张真正错版人民币的概率非常小,错版币可遇而不可求。我国的钱币出厂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出错的概率通常在百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
以假鉴定假拍卖骗取钱财
2015年6月,安徽一男子将自己收藏多年的一件瓷器的图片发布在网络上,欲进行出售。结果被一家所谓的鉴定公司盯上了,公司告诉他这件瓷器的市场保守价位在300万元左右,他们公司会委托香港一家拍卖公司对物品进行拍卖,但按照双方当初签订的合同,男子需缴纳36700元手续费。男子一听便迅速将手续费汇给万合公司。然后?就没有任何音讯了。
此外,虚假宣传、高仿收藏品等等这些骗术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避免上当受骗最重要的是收藏者们“睁大眼睛”进行辨别。这三点——冷静、不要贪小便宜、仔细审查对方资质,收藏界的新手们可需要牢记在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