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张敬伟:两党候选人对华经贸思路会否掣肘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08 01:17

    ◎张敬伟

    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6日~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对话相当重要,如何应对中美经贸上的各种问题,只有坐下来协商。

    舆论分析,战略和经济对话“合二为一”是奥巴马时代的成果。伴随着奥巴马任期的临近,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的机制平台是否会不再存在?舆论场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2016年的美国大选,呈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情势。没有任何外交和行政经验的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一骑绝尘”逼退十几位共和党主流政治家。政客的胜利——特别是无厘头政客的胜利,让保守的共和党感到不解且有挫折感。

    但这是美国政治的现实,特朗普已经拿到了足够的候选人票,共和党最大的大佬、年轻的众议长瑞恩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后,决定支持特朗普。这意味着,特朗普几乎笃定代表共和党参加大选。民主党内虽然希拉里占有优势,但同样反全球化的桑德斯发誓要战斗到底。驴象两党,三个参选人,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其对华立场都充满不确定性。

    这三位集体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立场,意味着未来美国政府对区域自贸化或许会排斥。如果考虑到奥巴马总统任内12次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内对华启动贸易诉案,且力主建构不让中国主导贸易规则的TPP,可以认为奥巴马对华经济战略是保守的,但也有着清晰的战略思路。即通过WTO规则和构建新贸易体制,用地缘经济来配合美国地缘政治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2016年美国大选的参选者似乎并没有严谨的对华经贸思路,这给中美经贸关系预设了不确定性的障碍。

    因而,奥巴马任期之末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必须要完成过去8年中美一直在谈的任务,而且要形成既定的方案和文本,以便为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定性和确定方向。

    本次对话,首要的焦点内容就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

    自2008年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宣布启动BIT谈判以来,BIT谈判已经进行了24轮。双方也先后进行了两次的负面清单交换,这凸显双方都有志于达成高质量的双边投资协定。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中美应该有所收获了。否则,如果再推迟的话,中美BIT谈判可能会功亏一篑。

    中国希望早点完成谈判,以奥巴马总统在TPP及美国同古巴、伊朗修复外交关系的效率看,相信他也有此愿。

    中美BIT若能谈判达成,将更加强化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的经贸联系,充分发挥中美两强引擎在全球经济中的双核作用。这对中美、对新平庸时代的全球经济都是利好。

    其次是中美两国就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相关经贸问题的协商。

    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乐观,全球经济向何处去、如何应对全球经济风险,譬如美联储加息、避免全球货币的竞争性贬值等热点问题,也将是本轮对话的重要内容。若中美能在全球性经贸问题上达成相应共识,G20成果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以往最关切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担心显然已经降低。但是,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又成了美国新的关切。在刚刚闭幕的G7峰会上,发布的公告专门提到了过剩产能尤其是钢铁产能对美欧钢铁产业的冲击。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以及廉价钢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是美国提出的新问题。美国已经就此问题支持美国企业起诉,并利用WTO规则筑起对华钢铁产品的贸易壁垒。美国以此警告欧盟不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显然这是美国利用WTO规则的过度维权。

    中国加入WTO以来,逐渐熟悉了如何通过WTO规则来应诉维权,这是融入全球化的中国必须承受的代价。和美国进行势均力敌的经贸博弈,仅靠对话不行,中国还需提升经贸战略实力并熟练运用规则,这样才能在中美贸易战中获得利益最大化。

    中美存在着多维度的战略差异——包括经贸层面。但是聚焦经济,中美只要好好谈好好做,就能形成深度利益攸关的关系,这也有助于弥合中美两国的战略分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海外样本百亿美元基金拓宽 中拉基建合作空间

    下一篇

    5月外储减279亿美元降速好于市场预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