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记者 杨建
“惊闻美人不加息,空仓私募加班急;先头部队已过江,百万雄师战周一!”——有感于60日均线天堑已过,美元加息又成泡影,轻仓私募周一抢筹已成定局。
对于美国非农数据不理想,有私募人士指出,当前美国经济体质仍显虚弱,未来要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绝非易事,美联储6月加息或落空,而6月A股市场深港通开通在即,MSCI也有望被纳入指数,预计以券商为首的金融股将会震荡走强,下半年的吃饭行情值得期待。
融智评级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指数显示,6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9.87,较上月再涨1.74个百分点,这表明私募基金经理对6月市场情绪偏向乐观。操作上,有近半数私募基金经理计划增仓。
融智评级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指数显示,6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9.87,较上月再涨1.7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3个月上涨,表明私募基金经理基本对6月市场情绪偏乐观。此外,在操作上,有近半数私募基金经理计划6月增仓,布局未来的吃饭行情。
36%私募目前仓位在五成以上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6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9.87,较上月再涨1.7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3个月上涨。
私募排排网发布的私募行业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私募中,目前有超过60%的私募仓位在五成以下,且其中41%左右的公司仓位集中在30%~50%。值得注意的是,有近36%左右的私募仓位在五成以上,这一部分中又有一半以上仓位超过了八成。
私募行业报告还指出,虽然5月市场用了较长的时间来磨底,但是5月31日的一根阳线是否能够“改变整个市场的信仰”还是未知数。反观6月,A股市场将重点关注两件大事:第一,A股是否会被纳入MSCI国际指数?第二,美联储将在6月再次议息。而有私募观点认为,美国5月就业数据惨淡,非农就业环比仅增3.8万,增量创下5年多以来的新低,这也意味着美国增长堪忧,未来要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绝非易事,美联储6月加息或落空。总而言之,6月是宏观风险较为集中的一个月份,需要谨慎对待市场变化。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约调研平台阳光私募基金月度例行调查结果显示:5月私募加仓是主基调,5月末轻仓机构占比创新低,而重仓机构占比创新高。展望后市,参与调查的阳光私募机构乐观情绪上升。据统计,5月末时对6月大市持悲观态度的受调查机构降至新低,而持乐观态度的机构大幅上升至38.57%(上月为21.05%),仅略低于3月末的数据。
对6月市场走势偏向乐观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6月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值为115,该数据表明私募基金经理对6月市场走势偏向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7%的基金经理持“极度乐观/乐观”态度,但“极度乐观”的基金经理比例较上月有所下降。6月有35.29%的基金经理持“中性”态度,尽管5月的走势并不好,但是月底的大涨似乎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此外,选择“悲观/极度悲观”的基金经理占总受访人数不足18%,6月是市场风险相对集中的一个月,尤其是在A股是否会被纳入MSCI国际指数及美联储是否加息确定之前,市场均有震荡调整的可能。
另外,6月仓位增减持投资计划指标值为126.14,较上月上涨5.12个百分点。该指标上涨是因为基金经理减仓意愿大幅减少。调查结果显示,接近50%的基金经理计划“大幅增仓/增仓”,其中“大幅增仓”比例较上月有所减少,但增仓人数的比例上升了近11%;47.73%的受访基金经理表示,将维持当前仓位不变。而在减仓意愿方面,仅有4.55%的受访基金经理计划在6月进行减仓操作。短期来看,市场大概率是较为温和的反弹期,投资者可以适度乐观,回归到中性仓位。
据约调研平台统计,在参与5月末的调查机构中,加仓操作的机构占比较上月大幅增长,47.14%的参与调查机构有加仓动作,而4月加仓机构占比仅19.30%。另有42.86%参与调查机构的仓位与上月基本持平。而轻仓占比大幅减少,5月末轻仓机构的比例降至35.71%,在最近四次调查中最低。重仓占比则大幅提高,5月末重仓机构占比为25.71%,而4月末该数值为15.79%,且在最近四次调查中占比最高。中等仓位占比也大幅提高,5月末中等仓位机构占比为38.57%,上述数据表明,私募在逐步加仓过程中。
对此,凯石投资指出,目前影响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美国方面,一旦美联储加息,引发人民币贬值压力,进而继续延伸到国内资金面冲击。不过,由于市场此前对美国加息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有较强的预期,近期人民币中间价创5年新低并未对A股形成大幅冲击,说明市场对贬值压力有一定的预期和消化,未来靴子落地对市场的冲击将是未消化掉的预期差的冲击,不必过分悲观。而短期资金面冲击担忧方面,央行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已是共识,近期央行对资金面的维稳和呵护也非常明显,短期资金面可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不会再上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