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的那一代人正在慢慢老去,取而代之的新一代,有了新的地产观...
每经编辑 杨羚强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他,是一个有着宏大理想的人。作为恢复高考后,杭大历史学院的首批学生,他被1000多年前的杭州古人所感动,决心留下一批能在绵延的人类历史中长期留存的建筑。
每个想入职他公司的员工,都需要经过古文诗词的考查。因为他觉得,那些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人,才会对这个时代负责,留下能够代表时代经典的传世作品。他在乎用户口碑,哪怕是再小的投诉,也要亲自处理,亲自解决,主动向客户致歉。
他是员工心目中的“魔王”,关于他砸掉房子重建的种种传说,脍炙人口;为了心中的理想,他被股东指着鼻子骂:因为房子盖得好,却不能给企业创造丰厚的投资回报。同样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这些年他得罪了不少同行,很多行业的大佬都被他公开骂过。
但无论被他骂的是自己的员工,还是同行,无论被骂的内容是什么,他的匠人情怀,依然会被称赞。然而,他对城市,对行业,对客户所付出的心血和情感,却似乎没有得到这个时代的尊重。
和他一起白手起家,对中国社会拥有高度责任感,并共同成就了中国经济高增长前三十年的那一代人正在慢慢老去。取而代之的新一代,不再把房子当作一部砖砌成的历史。后者更注重房子的使用功能能否让他们满意,如果不能,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一套。
“让天下人都住好房子”为何那么难兑现?
事实上,时间离他上一次高喊“超过万科,成为全国最大房企”,仅仅只是过去了六年。
七年之前的那个地产牛市,他的公司摆脱了一年前的颓气,业绩持续井喷,销售规模已经接近500亿元,而当时万科不过刚刚达到千亿。激情四射的他,立下宏愿,要再三年之间追上万科,成为行业真正的老大。
彼时他有一个没有公开的心愿,“要让好房子遍布全中国”。
他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在场下听他演讲的记者,当时内心却是这样的独白:“让他的公司市场份额第一,我们还买得起房?”
虽然,他的房子品质确实很好,但是价格也是死贵,对工薪阶层来说,要想买他的房子,几乎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没多久,人们才知道,他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当年吃进了多块“地王”,又在外面大规模举债扩张,甚至连公司内部员工都已经参与到了项目开发的集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随后楼市遭遇了严厉的调控措施,银行的信贷也再次紧缩,他主要的买家——浙江的那些民营企业家门又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中被淘汰出局,一连串的打击让这家企业处于“被破产”的厄运。
超过万科的雄心仍在,只不过是希冀以代建的方式来实现。但最终却说明,绿城对品质的要求和对利润的轻视,让代建的规模难以再进一步。
最后,公司不得不卖掉,甚至因此闹出一场全国皆知的“好友撕逼”。
连他自己都无法否认,现实距离他的理想是那么遥远。
在最近一次公开露面中,他只给了自己在上海的两个项目——黄浦湾和静安公馆打了70分,这个分值代表了他的内心看法:在杭州那些精工建筑的项目之后,最近几年他越来越难以实现当年那个登峰造极的水准。
不因为其他,只因为这个时代。
“大多数房地产商,其实不是为了房子,而是为了数字,为了所谓的利润来做的开发。大多数房地产商都是不靠谱的。”
这是他对这个时代的评说。
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抛下了执念,开始了唯财务数字论的商业行程。他曾经最欣赏的两家豪宅开发商,一家很早就开始建材、工艺低标准但销售快的普通住宅;另一家曾被视为豪宅细分市场旗舰的星河湾,也早早从当日豪宅第一品牌的位置摔落,开始向大众市场进军。5月热卖的上海星河湾,甚至仅仅只是和同区域的普通住宅价格相同,已经成为标准的刚改项目。
好房子不再有人爱?
造成这些改变的,并不只是他们的唯利是图,更有豪宅市场的自身颠覆。
电视剧《欢乐颂》里有那样一个桥段:自己经营贸易公司,住在上海滨江豪宅里的魏渭见到安迪第一面,在不经意间说起“这几年生意有点难做。”
而当时的安迪,却丝毫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房子不满意,一个电话给老谭“换套房子,要求照旧。”换车子,也基本不用费力,几乎就像抢一样,直接从老谭那里拿走了钥匙。
这两个不经意间的细节,其实反映了这六七年里的富豪迭代。那些年富得流油的江浙民营企业家、山西煤老板在这几年里慢慢变“穷”,早已经买不起顶级的豪宅。
而那些新崛起的互联网、金融精英们,却并不看重昔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建筑经典,他们想要的只是更舒适、更健康、更科学,也更容易升值、更容易换的房子。
那个在汤臣一品拥有三套豪宅的老板徐勤的话,道出很大一批新富阶层的心声:“我什么都有过,都享受过了,这辈子足够了。”
很多人觉得,在这场经济洗牌、产业洗牌的过程中,自己和自己的企业能不能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而不倒,是个太难以确定的事,与其这样不如享受生活,而不是花巨资去买一套过几年不知道属于谁的奢侈住宅。
更何况这些奢侈住宅,未来究竟能不能成为价值连城的收藏品还是未知数。要知道乾隆年间的很多艺术水准很高的名人字画,到现在也并不是每一件都成为价值连城的古董。
至于新一代富豪的文化修养、眼界、管理思维,都让他们有了和前一代完全不同的住宅消费观念。有些人甚至根本就不想买房,宁愿花重金在酒店包套间,以享受更为静谧、更为舒适的生活。
而能够接受他的理念,向往人文、自然传统生活的文青一代,却偏偏没有能力购买顶级豪宅,无法帮助他完成实现推广好房子的愿望。
也许能让他实现梦想的还是中国小城镇开发。他正在努力实施构想一个“小镇”计划,这个小镇是一个平方公里要开发建设,然后带动三个平方公里或者是五个平方公里的农业改造,然后做成一个三万人的小镇,构成农业科技在农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试图做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和平衡。
如果他的梦想得以实现,未来很多好房子将出现在乡村,而不是城市。
☞更多地产内幕、更多消息交流,请扫描邦地产粉丝群吧!
(加群有问题可留言哦)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