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收益“藐视”余额宝 票据理财能否卷土重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01 01:11

    低利率时代,“买什么”成了投资者关心的首要问题。这时候票据理财又进入了理财不二牛的视野。之所以说“又”,是因为票据理财曾在2014年大红大紫,彼时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动辄达到10%。虽然如今票据理财收益已降低至5%~7%,但依然高于大部分稳健型理财产品。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李蕾    

    每经实习记者 李蕾

    低利率时代,“买什么”成了萦绕在普通投资者心头的首要问题。存个定期吧,目前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5%,再结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算,这都成负利率了。稳妥点买个银行理财吧,目前收益顶天了也就在4.5%以内。再看看曾经火热一时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也已经从高峰期的年化收益超过6%到现在跌破3%,有点不忍直视。

    最近倒是有一种理财方式又进入了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的视野,那就是票据理财。之所以说“又”,是因为票据理财曾经在2014年大红大紫,彼时动辄在10%左右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确实闪瞎了很多人的眼睛。虽然今非昔比,如今票据理财的收益也随大势降低至5% ~7%,不过依然高于市面上大部分稳健型的理财产品。

    那么这种理财方式究竟可不可取?有哪些风险需要注意?理财不二牛为大家亲身肉测了票据理财的产品,并向业内资深专家取经,现在就来一睹为快。

    为什么要用票据来理财?

    要了解票据为什么能用来理财的原因,首先要搞清楚个中含义。

    所谓的“票据”,指的就是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

    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是由企业向银行发起申请,经过银行的审核和承兑、在到期日无条件按照约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刚性兑付票据。由于理论上风险很小,人们通常所说的“只要银行不倒闭就能兑付”的票据指的就是银票。

    商业承兑汇票则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由于商业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也没有银行的担保,所以信用比银行承兑汇票低。

    听上去都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和普通投资者好像没啥关系。一开始确实也是这样,直到2008年金融市场创新,国内票据理财业务开始发轫,再到2011年不少银行推出了票据理财产品,而2014年互联网平台的涉足使之更加白热化。

    一位国有银行票据业务人士告诉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现在投资者普遍所说的“票据理财”,简单地说就是融资企业将所持票据质押于某个平台,该平台据此设计出理财产品,并通过零售渠道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买了这些票据理财产品,就相当于认购了这些票据资产的收益权,投入的理财资金即为企业提供融资。

    来自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目前正常运营的1990家P2P借贷平台中,约有80家涉足票据业务,仍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累计规模已达到180亿~200亿元。

    而从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金银猫提供的资料来看,涉足过票据理财业务的平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互联网平台,例如阿里“招财宝”、京东“小票通”等;第二类是银行系平台,像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国开金融和江苏金农公司打造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开鑫贷等;第三类则是垂直、专业的票据理财平台。

    专业票据平台一枝独秀?

    从体量和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国内的票据理财市场仍然以专业平台为主,其他两类平台近期的表现颇有“打酱油”之嫌。

    拿银行系平台来说,根据公开资料,此前市场火热的时候,民生银行旗下的民生电商曾推出针对票据理财的“e票通”,平安银行旗下专业理财平台“橙e网”也推出过“小票通”,招商银行、江苏银行等也有涉足。

    不过通过这两天的验证,银行系平台目前在票据理财业务上表现得并不积极。民生电商的客服告诉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票据理财在2015年初有过,后来就没有了。其他多家银行系平台的情况也与此相似。而以民生易贷为代表的银行系P2P近期在产品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转变,此前多以票据业务为主,从去年开始则转向了保理业务。

    银率网提供给理财不二牛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以来只有花旗银行发行有票据理财产品,且全部为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票据标的也都是国外票据。

    比较例外的是开鑫贷。但有意思的是,其银票产品“银鑫汇”从年后起就暂无产品上架了,而“商票贷”却一直在发售新产品,最新一期产品周期364天、年化利率7.1%,承兑人是镇江新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虽然是商业汇票,但承兑人普遍为大型央企或国企,这也是银行系平台票据理财业务的一大特点。

    一位资深票据行业人士对理财不二牛指出,对于银行系平台而言,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寻求票源也是一个核心因素,“现在大家都在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明确态度,可能在业务上也有收紧”。

    大型互联网平台也有此趋势。理财不二牛在京东金融官网上看到,其公告“因系统升级,京东小银票产品于5月13日暂停销售,预计下周恢复”。但截至发稿,其票据产品仍然不能购买,倒是“小银票”页面上在不断出现保险和券商资管的新产品。阿里招财宝客服则明确告诉理财不二牛,其“票据贷”业务已经大半年没有发售产品了。

    近期收益率的持续下降或许是这些平台“淡出”票据业务的主要原因。

    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就对理财不二牛表示,京东金融的票据理财收益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暂停前最后两期票据的预期收益率都只有4%,与旗下其他理财产品相比略逊色,与市面上很多稳健理财产品相比也无优势,“这才是最核心的”。

    如此看来,目前投资者能选择的购买票据理财产品渠道,主要还是集中在专业的票据平台。

    收益下滑回归理性

    收益下跌同样也是专业票据平台无法回避的现象。

    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注意到,在2014年票据市场热火朝天时,收益率可达到8%~10%。盈灿咨询行业研究员王春称,综观目前的专业票据平台,收益普遍在6%~ 7%,有些平台因为补贴因素在10%左右都属正常,“再高就需要警惕了”。

    例如,5月24日票据理财平台银票网发布了一则“银票网标的降息预告”,称“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银票网将在518活动后下调部分标的收益率,下调比例稍后公布”。

    上述票据行业人士表示,正常情况下银行贴现利率约6%,平台大致补贴2%~3%,而随着交易金额增加、补贴金额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平台就会产生亏损并迅速扩大,这是部分平台减少票据理财规模的内在原因。而由于市场上银行系承兑票的贴现率一般是围绕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对于目前收益的降低,他认为是“票据理财收益回归合理的表现”。

    票据理财平台“票据客”CEO洪其华也坦率地告诉理财不二牛,有一些平台因为做营销补贴因此看上去收益率较高,但这不是常态,“目前整个市场利率都在下行,银票的收益水平在5%左右就是比较合理的了,投资者应该有正确的预期”。

    即便收益降到5%左右,票据理财仍然比市面上大部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高,并且周期也较短。例如,同样是5%左右的收益,银保产品需要三年时间,而银票哪怕期限较长的也几乎在100天以内,30天以内的比比皆是,部分专业网站只要1元起购。

    总的说来,安全性、收益率、流动性是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比较看重的三个方面,而票据理财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收益较高、安全性强。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项目到期后,以银行兑付的资金作为投资者本息的还款来源。另外,大多数票据理财产品还具有流动性强、门槛低的特点。

    看上去如此美好,那购买票据理财产品会有哪些风险?买的时候又该怎样躲开这些“雷区”?

    规避风险把握这几点

    洪其华介绍,票据理财的风险主要有三类。

    第一是质押物的风险。比如假票、瑕疵票以及恶意挂失止付。面对这个风险,就需要平台从业人员有票据行业经验,比如辨认真假票据。

    其次,是资金托管的风险。票据理财平台有没有做到资金账户托管,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说,平台方能不能接触并自由支配投资人的资金,如果没有第三方的有效隔离,那就会有这个风险隐患,这也是监管层多次强调的行业“红线”不能触碰。

    第三是平台风险。很多人把票据理财平台和P2P行业做对比,从原理上来讲是一致的。票据理财平台也有道德风险,如果其以短期盈利为目的,那么一方面可能出现捞一笔就跑路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可以搞自融,多次质押融资,这样投资人就会有风险。

    他同时提供了一些小技巧:“银票的风险肯定比商业汇票小,稳健型投资者建议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优先选择银票。细节上要重点关注理财产品背后的信息披露是否完整,比如有没有银行托管的清单、资金流向是什么、票面要素信息是否完整等,甚至可以根据实物票据的汇票号去承兑行确认,因为这个编号是唯一的。通过这些来判定票据的真实性。”

    闫自杰进一步指出,目前互联网票据理财并没有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措施,平台披露的信息多数都只是挂一个承兑银行名字,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是否存在一票多融,是否存在清单式交易,是否存在虚增票据标的,所有这些问题不能靠平台自身信用,而是要建立透明的监管和信披制度。

    “目前监管和信披制度暂不健全,票据理财投资全靠平台自身信用来保障,投资者需要防范的主要是平台道德风险,投资比例不宜太高。从防范风险角度出发,不能只比收益率,要着重比较平台的信用等级和信披情况,一般背靠大国企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平台,更加可靠一点,部分背靠大国企大银行的平台,信息披露做得也更加规范和透明。”他总结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经济指标良好 美股早盘微涨

    下一篇

    二牛实盘理财手记:风来了,又开始跃跃欲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