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魔鬼在敲门:华为笔记本市场的野心不只“二合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27 14:10

    对华为进入笔记本市场,市场上不乏“玩票”的评价。但从人事变动上可以看出,华为进入笔记本市场在态度上是认真的,华为消费者业务无线宽带与家庭产品线总裁万飚昨日主持了发布会,这位前华为终端业务CEO被重新召回消费者BG操盘笔记本业务,由此,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业务具备了相对独立性。

    每经编辑 孟庆建    

    每经记者 孟庆建

    在笔记本市场首次试水的华为,26日在国内正式发布了Matebook,国内市场定价比海外约降低了20%,新产品将在6月正式进入市场。作为中国科技巨头扩张其消费者业务的战略部署,华为此款产品将直接与苹果、联想、三星展开竞争。

    对华为进入笔记本市场,市场上不乏“玩票”的评价。但从人事变动上可以看出,华为进入笔记本市场在态度上是认真的,华为消费者业务无线宽带与家庭产品线总裁万飚昨日主持了发布会,这位前华为终端业务CEO被重新召回消费者BG操盘笔记本业务,由此,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业务具备了相对独立性。

    万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华为未来在笔记本市场产品将不只有二合一平板,形态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华为笔记本市场布局不只面对消费者群体,也准备进入企业级市场,打开更大的潜在空间。如此看来,Matebook如果能够成功打响试水的第一炮,对长期格局僵化的PC市场无疑是魔鬼敲门。

    为什么是二合一

    如果从产品上看,比surface更轻薄的外观、针对性的商务办公设计以及相比微软和苹果产品更低的价格,matebook有希望成为传统笔记本的替代品。但从市场上看,在手机市场的成功不代表也能玩转PC市场,华为到底为什么要冒险进入一个看起来已经在衰退的行业?

    万飚认为华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管是台式机还是PC机,20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二合一市场在增长,这是创新产品的机会。而在PC市场下滑的背后,满足消费者无缝的需求是新的空间,华为终端业务的愿景是能够在手机、电脑、智能穿戴等全智能场景实现无缝联结,笔记本是重要一环。”

    “华为做笔记本有很多优势,不仅是基于华为硬件技术、云服务的协同共享平台,在销售渠道上华为也有有利的一面,在笔记本市场,华为销售渠道商计划通过500个城市的体验店,在中国一千个县建立体验店,这些渠道和智能手机是可以融合的。另外考虑到消费习惯,华为笔记本也将进入传统的IT产品销售渠道。”华为中国区渠道总裁朱平对本报记者表示。

    华为在笔记本首款产品指向二合一,而二合一产品能否取代传统PC成为主流,是市场讨论的声音之一。联想中国区总裁童尧夫3月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二合一笔电未来或许仍然不是主流,从需求的角度看,相比二合一,大多消费者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笔记本。

    万飚的观点似有不同。“产品多样性满足不同场景消费者的诉求,不存在主流和非主流的定位,全球二合一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是事实,我们看到二合一笔记本仍然在保持每年200%的增长,未来华为PC形态也将更丰富,目标就是要做到行业第一。”

    不能低估的野心

    在智能终端领域,公众对华为认识最多的手机,起诉三星专利侵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出货量达到全球前三的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对领头羊三星在气势上的示威。让公众忽视的是,在其他终端产品市场华为变现也不俗。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平板电脑销售量排全球第三,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但从智能终端市场,华为野心不只单个产品的成功,而是描述着“全场景智能帝国”的愿景。其中包括了三个场景,一是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二是家庭产品,包括了在智能家居战略下的硬件产品、操作系统以及Hilink通信协议;三是驾驶场景,主要是基于海思芯片的车载通信模块,目前是奥迪、奔驰的合作伙伴。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华为终端从来不是打造手机为主的产业,而是消费者体验为主的全场景的工具。”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表示。

    在PC领域,万飚也表示,华为未来在笔记本市场产品将不只有二合一平板,形态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华为笔记本市场布局不只面对消费者群体,也准备进入企业级市场,打开更大的潜在空间。“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和行业伙伴合作,另外一种针对华为的重点客户,现在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和华为在谈合作,华为的企业业务BG将是华为PC在企业市场布局的协作伙伴。”

    不过,以传统PC的颠覆者身份闯入笔记本市场,Matebook没有加入4G以及华为手机天际通模块,同时在移动上网方面,没有出现华为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方案。同时,华为也表示,在笔记本研发上不会涉及到windows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相比苹果、微软软件、操作系统的开发技术,国内PC厂商在软件方面的弱势,仍然是亟待弥补的短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兴终端CEO曾学忠:不想过早卷入专利官司 但秀才急了也会发怒

    下一篇

    桂冠电力联姻广西电网 电网企业首次参与设立售电公司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