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者利用航延险漏洞赚赔偿 险企被逼变相提高理赔门槛

    证券日报 2016-05-26 14:36

    雨季已经悄然到来,飞机延误频发季也随之而至。航班延误险,已成为不少人乘飞机出行的“必备物品”之一。不过,近期有消费者向反映,部分航延险更改了条款,理赔的门槛悄然升高。不过,理赔门槛案件的提升,与不断增加的航班延误险欺诈不无关联。

    雨季已经悄然到来,飞机延误频发季也随之而至。

    航班延误险,已成为不少人乘飞机出行的“必备物品”之一。不过,近期有消费者向《证券日报》记者反映,部分航延险更改了条款,理赔的门槛悄然升高。

    不过,理赔门槛案件的提升,与不断增加的航班延误险欺诈不无关联。

    理赔条款改变

    近日,消费者李小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之前她经常通过某款航旅类手机App直接购买机票和航班延误险,机票金额500元以上,延误两个小时可以赔付1000元。不过,近日她发现,理赔的条款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改变的条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购票时间有要求,必须提前12个小时。另一个,原本是起飞延误2小时就赔付的条款,变成了“到达延误2个小时”才赔付。

    那么,条款的改变对理赔是否有很大影响呢?

    据了解,此前,大部分航延险的理赔门槛为“预计起飞或预计降落时间与实际起飞、降落时间的间隔,以较长的时间计算。”

    如今,《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仅以“到达”时间为标准的延误险逐渐增多。

    李小姐表示,这个悄悄改变的条款有点“不划算”,因为经常会有延误了的飞机在途中赶上来,导致落地延误时间不多,从而无法获得理赔。“起飞前都在机舱里‘闷’了几个小时,最后却无法理赔。”李小姐如是说。

    那么,类似的事情是否常见?

    近日,陈小姐乘坐的我国香港飞往北京的航班,预计起飞时间为13:20,预计到达时间为17:15。飞机起飞时没有延误太久,然而,最终的到达时间为16:20,也就是说,飞机比预计到达时间提前了近1个小时。

    而另一位朱先生也表示,几个月前他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回北京,起飞时飞机延误了3个小时,最后到达时,飞机只比预计到达时间晚了1个多小时。

    这是为什么呢?

    国航的空姐张小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有时候飞机可能提前离港起飞,例如停止办登机牌后,乘客很快都上了飞机,机场跑道和空域当时正好空闲,可以提前起飞,而降落顺利的话,航班有可能会比预计降落时间提前。 

    此外,据她所知,起飞延误但飞机比预计到达时间提早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途中加速、航线改变、预计降落时间考虑到排队等情况。

    目前北上广等地的机场越来越拥挤,因此都为飞机起飞预留排队等候的时间,虽然天上飞行的时间不变,但地面上排队的时间增加了,所以才会延长计划时间。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有的时候空中管制有时间限制,比如某一刻这条航线就会被关闭,飞行员需要快速通过等。另外,如果后续航班可能有延误,也会出现加速的现象。

    不过,有起飞延误在飞行途中“赶上来”的现象,也会有起飞并未延误,但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航班到达延误的现象。不过,一位保险经纪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他们所获得的数据,航延险改变条款的确可以提高理赔门槛。

    航延险纠纷多

    航班延误险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保险产品,自诞生伊始就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3·15”期间,保监会披露了2月份单月的保险投诉情况,并特别对航班延误险的投诉情况进行了披露。2016年2月份,涉及航班延误险的投诉32件,同比增长700%,环比增长68.42%,主要反映保险公司对延误责任认定不合理、理赔时效慢、理赔材料不合理、理赔金额与宣传承诺不符等问题。 

    近期也有几位消费者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对于航延险理赔的不满。

    孟延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此前乘坐过一班从北京飞往攀枝花的航班,航班先在成都经停,然后再飞往攀枝花。因为天气原因,后段航班在多次尝试降落失败后返航,飞机在成都降落后未开机舱又重新排队。最终,原本应该中午就到的航班,延误到了晚上六点。

    她表示,下飞机后直接是取行李转盘,没有看到任何航空公司的柜台和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因为着急,而且她购买的航延险属于可以自动理赔,她就直接走出了机场,并未索要任何延误凭证。但是,事后她查询理赔信息时却发现,这架最终延误了5个多小时的航班,系统里显示的信息竟仅延误了15分钟。仔细核对后她发现,延误信息只记录了第一段从北京到成都的航班信息。

    另外,大连的王先生也曾向《证券日报》记者投诉,其购买的延误险在自动理赔过程中出现航班延误信息与实际延误时间严重不符的情况。

    虽然上述两位消费者在后续都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联系航空公司开具资料等方式,最终拿到了理赔款。但是,“理赔难”,依旧是不少消费者对于航延险的印象。

    日前,樊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一次航延险成功理赔的全部过程,在她展示的信息中,光理赔所需提供的资料,就有16份。

    延误险骗保

    不过,在消费者抱怨的同时,保险公司和部分销售航延险的保险经纪公司也在“抱怨”。

    此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向《证券日报》表示,有乘客利用自动理赔航延险的系统漏洞,通过“刷单”的方式,“赚取”延误险的赔偿。“一天最多‘赚’了4000多元。”某保险经纪公司的董事长表示。

    为了“堵”上这个漏洞,已有保险经纪公司暂时停售此款产品。而另有一些保险公司,则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于疑似刷单乘客进行监控。而上文提到的航延险规则改变,必须提前12小时购票,也成为规避道德风险的方式之一。

    如今,不少银行的信用卡都附赠了航班延误险,以高端卡和航空公司的联名卡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多张信用卡的航班延误险权益可以叠加使用。

    一般而言,信用卡附赠的航班延误险需要使用此卡支付机票/旅行团的团费,才可以享受这项权益,但也有例外。

    比如,某大型银行的航空公司联名白金卡,不需要使用此卡购买机票,只要开通并满足消费条件,即可享受起飞延误2小时即赔的服务,更方便公司集体购票的“商旅人士”;而另一家银行的航空公司联名卡,则附赠航空不便险,同样不需要使用此卡购买机票。不过,此项权益每年仅可以享受一次。

    因此,如果拥有上述两张信用卡,并使用其他附赠航班延误险权益的信用卡,在指定的平台上购买机票和延误险,等于只付了一份延误险的保费,却可叠加四份相关产品。

    不过,航班延误险和旅行不便险/航空不便险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证券日报》记者查看多款产品保险条款后发现,航空延误险一般为根据延误时间阶梯式理赔,只要航班延误时间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直接递交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得到理赔。

    而旅行不便险则必须要在航班延误时间达到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限额保险公司赔偿在延误期间发生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包括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及电话费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一项费用都必须提供发票。

    经常购买航空延误险,并在去年最高单次获得3000元理赔的贾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购买延误险有几个小“诀窍”。首先,可以关注下此航班的历史准点率,某些东南沿海地区较易因天气原因取消航班,可以提前购买延误险。

    此外,他还表示,如果是下午的飞机,应该先关注“前序航班”的情况,而早班飞机则更需要关注目的地的天气。

    上一篇

    从录取不分批到“一档多投” 聚焦2016高考招生四大改革

    下一篇

    4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跑赢银行理财 个别中小险企可达8%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