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万向电动车有望2017年入华 本土生产静待资质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26 01:25

    第二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日前被长江汽车取得,已开始全球布局的万向造车计划,仍在等待国内市场的落地。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卫琰    

    ◎每经记者 刘卫琰

    第二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日前被长江汽车取得,已开始全球布局的万向造车计划,仍在等待国内市场的落地。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万向收购菲斯科之后的首款车型将命名为Karma Revero,这款电动车将在今年年底前在美国开售。”

    “如果不出意外,大约到2017年,Karma Revero将进入中国。”一位接近万向的业内人士透露。

    实际上,万向打造的首款电动乘用车以进口形式在中国销售也是无奈之举。早在万向先后收购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和电动车制造企业菲斯科后,其就希望借力国产电动车的发展契机进入乘用车市场。彼时,不仅国家政策给予万向这类乘用车“外来汉”打开了一扇门,而且万向转型计划也已启动。

    “万向之所以没有将菲斯科的技术引入国内进行国产,最后的障碍就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上述接近万向的人士透露,曾被寄予厚望能够首批拿到新增电动车生产资质的万向,之所以还没有获得资质,“主要原因是其车型去年底进行了调整,在申报时间上落后了。”

    而在生产资质获得审批后,万向的国产电动乘用车计划也将全面启幕。

    对标特斯拉?

    提到万向的造车计划,还要追溯到2013年。2013年1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批准,同意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作为一个当时立足于零部件的企业来说,万向收购A123这家电池企业,曾被业界解读为其发力电动零配件的一个重要动作。

    1年后,万向集团再度收购了面临危机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这项收购的完成实际上是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造车的重要一步。曾有分析指出,万向作为一个零部件制造企业,收购A123获得了电池核心技术,再加之菲斯科的整车制造技术,应该说万向很快就能在国内生产电动车。

    然而两项收购后,万向的造车梦想将首先在美国落地。

    上述接近万向的消息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万向收购菲斯科之后的首款车型Karma Revero,将由万向旗下的Karma公司在美国生产,计划7月或8月正式亮相,年底前开始销售。虽然这款车的价格还没有确定,但是其竞争对手应该就是特斯拉的Model 3。”

    万向制造的首款电动乘用车不仅将竞争对手指向特斯拉,其销售模式也有望复制特斯拉。“目前,万向正在考虑是否使用直销的模式来进行销售。”上述接近万向的人士表示。

    同时,万向还模仿特斯拉的管理手段,从通用等跨国公司挖掘高管,负责产品研发、财务、营销等部门。据了解,目前,万向在美国加州建设的电动车工厂,已进入生产线的试运行阶段,将于6月投产。

    “Karma Revero在美国开售后,随着产能释放,大约在2017年,将以进口方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上述接近万向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与此前万向集团内部人士所说的,2017年,万向电动乘用车将上市的时间点吻合。

    静待生产资质

    万向之所以在美国建厂生产,不仅是为兑现收购菲斯科时的承诺,而且也是无奈之举。

    资料显示,万向能够顺利收购菲斯科,是因为其在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复兴计划》中明确,将在美国建厂解决一些当地就业问题。

    “更重要的是,目前,万向并没有获得在国内生产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上述接近万向的人士透露。

    实际上,万向收购A123和菲斯科后,其转型计划就已启动,在先后获得专用车和客车生产资质后,电动专用车和电动客车已投入使用。业内有观点认为,虽然制造电动乘用车和电动商用车有一定差距,但在供应链方面可以实现部分共享。

    同时,有消息称,此前万向已制造了少量电动乘用车,并在杭州试运行,运行的资料和数据也会成为万向电动乘用车量产的重要支撑。

    此时,我国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为此前并没有涉猎乘用车生产的“万向们”开启了进入电动乘用车领域的一扇门。

    然而,今年以来,虽然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都获得了新能源生产资质,万向这家曾被外界认为最有望率先闯关的企业,依然没有拿到生产资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在车型配套企业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延误了资料申报时间。”上述接近万向的人士称。

    据了解,去年11月,万向旗下的Karma汽车公司与宝马达成协议,该公司下一代正在开发的车型中,将会运用更多的宝马动力总成技术,以确保打造出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由此来看,未来,万向国内工厂的生产条件,以及依托A123电池技术、菲斯科车身技术、宝马动力总成技术打造的电动车能够获得我国相关部门的认可,获得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其电动乘用车计划也将快速成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前4月纯电动客车销量增长超两倍

    下一篇

    “颠覆者”造车:五年后见分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