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的一则《通知》可能让银行的这个假期不太好过。当日,银监会下发的名为《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2016)82号文)》(以下简称《通知》)的文件,就交易结构不规范不透明、会计处理和资本、拨备计提不审慎等问题,提出相应具体要求。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施娜
每经记者 施娜
4月28日的一则《通知》可能让银行的这个假期不太好过。
当日,银监会下发的名为《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2016)82号文)》(以下简称《通知》)的文件,就交易结构不规范不透明、会计处理和资本、拨备计提不审慎等问题,提出相应具体要求。
《通知》要求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必须全额计提资本,同时银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收益权,并不得提供任何显性或者隐形担保。此外,《通知》还明确了个人投资人不可投资不良资产收益权。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资产“会计出表”未必能“监管出表”,新规将大幅收紧影子银行的融资。
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银监会这些年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是对过去这些年中国银行业走的歪路、邪路的一次纠正。
首次明确资本计提不能出表
《通知》要求,信贷资产收益权出让方银行在转让后按照原信贷资产全额计提资本;在开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时,在继续涉入情形下,计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时,出让方银行应将继续涉入部分计入不良贷款统计口径;以及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按照会计处理和风险实际承担情况计提拨备。
据悉,这是政策监管首次明确出让方银行在资本计提方面不能出表。
这意味着,这些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将计提风险资本和拨备,也将占用银行的资本金,将导致银行从事此类业务的积极性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出让方银行不得通过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收益权,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显性或者隐性回购义务。
事实上,早在2009年12月,银监会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其第五条明确写道,“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上述2009年的规定只局限于银信合作,并没有拓展到其他通道类型。而按照此次的新规,其他通道如银行理财投资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领域都在被禁止的行列。更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此次虽然仅适用于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领域,但也不排除其他类型的通道业务也会同样被禁止,这将对“影子银行”造成很大的约束。
禁止个人投资不良信贷资产收益权
除了银行,《通知》还将重点指向了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腾挪术。
《通知》规定,出让方银行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开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的,在继续涉入情形下,计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时,出让方银行应当将继续涉入部分计入不良贷款统计口径。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条无疑堵住了银行通过资管通道对接本行不良信贷资产收益权,“调节”不良贷款指标(如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的大门,防止不良资产莫名“消失”。
而根据最新公布的一季报,上市银行不良率持续攀升,拨备计提压力增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16家上市银行一季报发现,不良率大多有小幅上升,13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1.4%以及以上,其中农行不良率更是高达2.39%。
记者还注意到,在不良贷款增长的同时,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经逼近甚至跌破红线。
季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工行、中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41.21%和149.07%,比上年末分别下降15.13和4.23个百分点,低于银监会150%的监管指标红线。此外,建行,交行,民生拨备覆盖率也已经逼近了150%,分别为151.71%,151.24%和152.13%。
银监会《通知》强调,不良资产收益权的投资者仅限于合格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参与认购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不得投资不良资产收益权。同时,对于机构投资者资金来源,应当实行穿透原则,不得通过嵌套方式直接或间接变相引入个人投资者资金。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禁止个人投资者投资不良资产收益权,并严格实施穿透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银行通过表外理财接回出表的不良资产,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不良贷款的风险向个人扩散。
此前个人银行理财相关监管法规只是禁止个人银行理财投资投资级以下债券,不能投资不良信贷资产,但并没有明文限制投资不良资产的收益权,所以有一定操作空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