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业协会念“紧箍咒”:私募务必在4月15日前进行季度信息更新,逾期两次影响新产品备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14 09:24

    火山财富记者注意到,私募监管越来越严格,不管是在私募信息披露这一块,在私募发行新产品备案这一块也加强了监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记者 杨建

    每日经济新闻.火山财富记者注意到,4月13日一大早,有私募大佬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各位私募基金管理人请务必在本周五(4月15日)前在协会备案系统进行季度信息更新!逾期协会系统将会关闭。未按时更新信息达到两次的,协会将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公示。一旦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异常机构公示,即使整改完毕,至少6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机构公示状态(异常机构公示状态下,不接收新产品备案),请大家安排好时间!”

    不履行持续报告义务将被列入“异常机构”

    火山财富记者昨日(4月13日)立马查阅基金业协会网站发现,据《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指引1号》披露,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报告包括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月度报告应当在每月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报告应在每季度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年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完成,每年4月30日前发布上一年度报告。除另有约定的外,月报、季报、年报应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指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平台进行发布,投资者可以登录进行查询。

    有私募告诉记者,根据协会相关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若未按《办法》要求履行季报、年报以及重大事件报告的义务,将不可进行新产品备案;若累计两次未及时更新信息或上传报告,则6个月内不可进行新产品备案,同时将被列入“异常机构”公示名单,机构声誉难免受损。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若在4月底前仍未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完成年度更新,则直接进入“异常机构”名单。

    火山财富记者注意到,早在2月4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除了向投资者披露信息以外,还应当通过基金业协会指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平台报送信息,私募基金至少每季度向投资者披露一次,单只管理规模金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至少每月向投资者披露一次。

    基金业协会这次为私募净值披露定下规矩,至少每个季度披露一次。虽没有明确一定公开披露净值,但只要私募基金向托管机构报送净值数据,就会在相关信托公司官网披露出来,其实起到了净值公开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私募信息披露大有向公募监管看齐之意。

    实际上,净值披露越少,操作越容易,而净值过于频繁的公布,如果披露期间市场行情不好,净值折损过快,可能会引起投资者情绪波动,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不排除部分私募基金业绩深陷谷底而刻意遮羞。深圳一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私募一姐王茹远就因为产品信息披露问题遭遇麻烦,在4月12日有人在微博爆料,一只名为宏流招财猫港美中概通的产品亏到5毛钱以下(3月底累计净值0.4875元),客户质疑产品运作不透明,所谓微信发的年报没有任何产品运作数据披露。不过,宏流投资相关人士表示,产品财务状况和运作情况等需要披露的数据,正在与托管行等走流程,会在法规规定的4月底之前向客户披露。

    500万以下规模的私募产品备案被搁置

    火山财富记者注意到,私募监管越来越严格,不管是在私募信息披露这一块,在私募发行新产品备案这一块也加强了监管。有券商负责机构业务的人员告诉记者,基金业协会反对私募保壳倒壳,目前500万以下的小规模私募保壳产品都不可能通过备案,而之前市场上炒得最热的券商200万元的保壳方案,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看到成功的案例,500万的规模都没有通过备案,更不要说200万的产品了,因为存在保壳嫌疑,所以在审核上特别严格,我们公司500万的产品报上去很久都没有回音,感觉被无限期搁置。

    据了解,今年2月5日中基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后,私募圈就掀起了一阵保壳热,众多券商则大力推出了一系列大尺度的保壳业务方案,包括最低可以成立200万规模的保壳产品,最快3天可以解决保壳问题,打包解决零实缴资本金、高管无从业资格、以及解决相关法律意见书等问题。

    广州地区一私募告诉记者,对于倒壳行为,基金业协会明确反对的,据他了解的情况,如果一个私募的法人或者重要股东要变化,协会一定会让私募提供说明及相关法律文书,而对于变更法人的私募可能还要重新审核。根据规定,今年5月1日是第一批私募到期无产品注销的时间点,6月1日为第二批,8月1日是第三批,“现在保壳和倒壳都不容易,只能寄希望赶着时点发产品。

    实际上,发行500万的保壳产品来保住私募牌照可能并不容易,因为新规之后私募成本上升较大,对小型私募来说是个较大考验。那到底要多大产品规模才能保证私募机构自身的盈亏平衡呢?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在目前行情下,想从市场中赚钱本身就是件难事,一不小心还可能触及清盘线,私募已是压力山大。如果在坏的情况下业绩提成趋于0,而支撑私募存活的资金来源,只剩下固定管理费收入这一块。而2%的固定管理费,刨去支付给通道和渠道各方的费用,实际到手的不足1 %,募集费、通道费、合规费等合计上1000万一年的运营成本。 

    粗略一算,10亿的管理规模,意味着不靠业绩提成,固定管理费刚好可以养活自己。10亿生死线,姑且够活。想要活得从容,资产管理上有发挥空间,从而促进业绩提升的良性循环,管理规模的扩大看来是首要环节。可又谈何容易?即使扩大规模,是否能游刃有余的管理好大规模资产,又是一个挑战。

    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901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7553只,认缴规模5.70万亿元,实缴规模4.61万亿元。截至2016年3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按正在管理运行的基金总规模划分,管理规模在20-50亿元的322家,管理规模在50-100亿元的122家,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有94家。而从目前协会公示数据来看,九成的私募管理规模低于1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低于5亿元。

    火山财富扎根于全国最大原创投资理财资讯发源地——《每日经济新闻》,由多位征战股市一线的资深财经记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机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火山财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世界黄金协会:黄金或进入新牛市

    下一篇

    大资管总规模已达38万亿 3.8万亿涌向股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