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现在评价中国一季度经济实现了‘开门红’,我认为是客观的,是实事求是的,是有充足依据和充分支撑的。”在昨日(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如是表示。
过去两周时间里,一季度PMI和物价指数先后发布,都显示出经济有明显好转迹象,而4月13日公布的外贸数据,更是上演了大反转的戏码。此外,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升2.4个百分点。未来几天,投资、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等更多重磅数据还将陆续公布,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这些指标都可以称得上是稳中向好。
对此,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学者指出,经济运行数据比市场此前想像得要好。不过专家也同时指出,经济虽然出现了回稳迹象,但根基仍不牢固,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稳增长政策效力释放
2015年,虽然中国的服务业、新兴产业表现尚佳,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并不能算得上好看。这种情况下,外界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到底会换到哪一挡。从之前各方的预测来看,对于中国经济在一季度的表现,大家并没有很高的期待。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此前表示,1到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乏善可陈,增长疲软依然。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在3月中旬判断,一季度GDP增速下滑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否守住6.5%的年度目标面临考验。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比2015年全年高出0.2个百分点。“原来想的是,增速有可能还要下降,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出现负增长,所以这个数字比我们预想得要好很多。”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表示。
除了相对平稳的基础设施部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时隔两年首次回升,成为前2月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力。赵辰昕介绍,据调研发现,3月保持了这种向好的态势。与此同时,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新增利润355.4亿元,改变了去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是去年6月份以来首次月度正增长。
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13日,已经公布的3月份或一季度数据包括,物价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和贸易数据。其中,给人感官刺激最大的,恐怕要数3月份的出口数据。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出口数据不仅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负增长,而且在3月份单月实现了18.7%的高增速。
另外两个数据也透露出暖意。在本月的制造业PMI公布之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是49.2%,而统计局最终公布的数值为50.2%,财新制造业PMI数据也提升了1.7个百分点,至49.7%。此外,CPI在2月份迈入了“2时代”,3月份则延续了这一涨势。而PPI数据也在连续27个月之后,首次出现了环比增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PPI降幅持续收窄主要是前期稳增长政策释放效力、年初以来下游需求端回暖、上游输入性价格企稳等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未来PPI跌幅可能持续收缩,二季度有望收窄至-4%以内。
多机构上调增速预测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这次数据发布注定将获得更多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2016年的首季数据,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开局数据。
在4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赵辰昕表示,从已有数据看,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加,现在评价中国一季度经济实现了“开门红”,个人认为是客观的,是实事求是的,是有充足依据和充分支撑的。
看到数据回暖,各大机构也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本月初PMI数据发布后,摩根大通就表示,虽然仍保持对中国第一季度6.3%的经济增速预测不变,但是将第二季度增长预期上调至7.0%,同时将全年GDP增长预期从6.6%上调至6.7%。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2日发布报告,在调降全球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测值的同时,将我国2016年经济增速预测值由6.3%上调到6.5%。
交通银行的报告认为,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初显企稳态势,预计一季度GDP增速为6.8%。连平分析指出,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在直接带动投资增长的同时,还将带动上游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都将起到拉动作用。
不过,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剩产能和高杠杆是中国结构性改革需要面临的两大挑战,改善的增长前景反映了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政府对削减过剩产能予以高度重视,但是由于需要管理增长和失业的相关压力,产能调整的速度可能落后于此前计划。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