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梅花天使创投创始人吴世春:不惧投错风险 错过好项目才可惜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14 01:4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记者 王海慜

    在创投界,对项目的初创期投资由于失败率较高往往被认为是高风险的行为,不过有的投资人却偏偏能在钢丝绳上起舞。梅花天使创投创始人吴世春便是此中人物。

    梅花天使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投资了包括美丽说、蜜芽、Solo桌面、趣分期、唱吧、小牛电动、趣学车、51社保、悦动圈等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项目,基金回报率达到8倍多。对于初创期项目的选择,他的观点鲜明而自信:“宁可做错,也不容错过好机会”。

    就做创投这些年的甘苦与收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2016中国投资年会”上对吴世春进行了专访。

    ●做好创投最关键的不是钱

    NBD:在做项目选择的时候,您比较看重项目具备的哪些品质或特质?

    吴世春:我一直做初创期投资的项目,主要看人,梅花天使创投把这点做到了极致。无论项目所选的赛道如何,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价值是人。一个创业者来找你,他值不值得投?这关系到他未来的格局有多大,他的学习能力有多强。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大部分的项目不是按照原来的商业计划书走,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摸索。做企业很难有一个确定性的规划,都是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里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机会,然后看能不能把握住这种机会。

    NBD:梅花天使在给创业者提供资金的同时,还会提供哪些具体的支持?

    吴世春:对我们来说资金往往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第一,创业团队拿到梅花天使创投的钱,代表了我们对这个项目的认可,可让团队信心倍增;第二,我们帮他打磨方向,帮他引入合适的人才,帮他对接媒体资源,对接下游的资源,甚至搞定一些重大的交易,这些都是我们带给他的无形资源。比如最近投的一个项目,我们让章子怡入了股。这个项目是医疗美容的项目,章子怡的入股直接把项目的势能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对创业者来说,钱固然重要,但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无形的资源。

    NBD:梅花天使做初创期的投资较多,如何来规避风险?

    吴世春:我们投的50%以上的初创期项目肯定会死掉,我们实际是在钢丝上跳舞。我们最怕的不是项目失败的风险,更怕的是错过项目,因为对我们来说,一个成功的项目可能挽回多个失败项目的损失。而如果你因为过于审慎错过一个好项目,这是最痛苦的。

    NBD:互联网投资一直是您投资的重点,您觉得中国互联网产业是否已经过了投资黄金期?

    吴世春:我们关注的机会现在分成两条线,一是新经济,二是“互联网+”领域。原来看到的平台机会现在少了一些,但是现在品牌机会在大量发生,特别是有几条主线:消费升级、新娱乐、新内容、“互联网+”领域(+教育医疗,+农业,+金融)。未来有很多创新可以去改变现在的产业。我国的传统经济体量有65万亿,新经济才只有2万亿~3万亿,新经济最后要跟传统经济平分秋色,未来的空间是很大的。

    所以说互联网产业的投资黄金期已过,我觉得不正确。

    ●期待不断引入市场化机制

    NBD:谈到创投,容易联想到注册制,您认为我国如果推出注册制的话之前还需要哪些铺垫?

    吴世春:注册制已经是在美国运行良好的制度,不过如果中国目前推行,对市场会有冲击,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需要什么铺垫,国家会从经济的大局出发考虑,我们就不用猜测了。

    NBD:新三板分层方案出台渐行渐近,您对具体设计方案有何期待?

    吴世春:我还是希望它市场化,就像大自然一样,可能一批老的树死去,总有新的符合这个生存环境的物种长起来,这是自然淘汰的过程。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倒掉,芬兰政府并没有出手挽救,反而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倒掉使得芬兰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不要认为个别大企业的倒掉会给国家造成灾难。1998年金融危机时,韩国也倒了一些财阀。一个国家真正的活力是激活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引入合理的市场机制,让良币驱逐劣币。

    我觉得市场机制最好的一点就是优胜劣汰。一个经济体制只有通过优胜劣汰进入正向循环才最有效率,一旦进入“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现在是新经济给中国以希望的时候,“草根”创业、创新的旺盛生长给了年轻人希望。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新经济给了年轻人希望,中国才会不断有创新涌现。

    NBD:现在政策也在力推供给侧改革,目标就包括淘汰一批“僵尸企业”。

    吴世春:对,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任何改革改变都需要时间。对优秀企业和创新企业多给予良好的税收、资金政策,引入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相信未来中国经济会更活跃。

    NBD:我们关注到很多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做转型,梅花天使创投是否会参与传统行业公司的这些转型?

    吴世春:首先企业要转型,在于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观念上要能转变。其实这恰恰是最难做的,业务转型都容易,可以梳理制定计划,但是思维上的转变却很难。老一代的企业家和传统的企业家经过几十年打拼,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不容易,他们一般在拥抱互联网时不够有勇气,说必须学习互联网,实际上是变成+互联网的状态,而不是互联网+的状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东江环保拟7亿元剥离电子废弃物业务

    下一篇

    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VR只是小周期 未到投资之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