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CBA管办分离破冰背后:姚明艰难“助攻” 商务权成争夺焦点

    2016-04-11 17:57

    姚明牵头成立的中职联篮球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已和篮协达成五点共识,其中很重要一点是篮协同意尽快拿出CBA公司成立的时间表。

    每经编辑 周恒    

    每经记者 周恒

    上周姚明亲赴篮协“逼宫”后,CBA联赛管办分离又一次取得进展。

    据新华社4月11日报道,姚明牵头成立的中职联篮球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职联)已和篮协达成五点共识,其中很重要一点是篮协同意尽快拿出CBA公司成立的时间表。11日,中职联公司筹备小组发言人张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双方本月19号还会进行新一轮谈判,拿下CBA商务权仍是中职联公司基本诉求。

    进入2016年,以姚明为首的CBA俱乐部老板和篮协的博弈进入白热化。先是姚明联合18家俱乐部成立中职联公司,随后篮协宣布管办分离,自己牵头成立CBA联赛公司,并把CBA的商务权和赛事推广权授权给CBA联赛公司。但是篮协的管办分离没有时间表,姚明们成立联赛公司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拿下CBA商务权。

     

    篮协拿出CBA公司成立时间表

    经过多次隔空对垒后,上周姚老板亲自出马,赴篮协谈判。除了上海东方大鲨鱼俱乐部老板,姚明另外一个身份是中职联公司董事长。

    万众瞩目之下,双方博弈取得实质性进展。除了双方彼此认可各自地位和对CBA改革作用的“套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是,中国篮协同意尽快拿出CBA公司成立的时间表,并计划在4月下旬召开的CBA联赛委员会会议暨CBA联赛投资人会议上成立CBA公司筹备组,在新赛季开始前完成公司组建等事宜,以不影响CBA联赛改革后续相关工作的推进。

    CBA联赛一般于10月底11初开幕,这也就意味着,CBA公司将于今年11月前完成组建。张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双方只是初步达成共识,接下来4月19号还有新一轮的沟通,“目前的沟通和最终的诉求是有距离,这需要沟通和进一步磨合。”

    张弛还强调,中职联一直支持篮协成立CBA公司。同时,中职联明确支持篮协在联赛改革中的主导地位。记者注意到,双方共识中,均同意就联赛改革等事宜建立常态沟通机制。

    在CBA产业观察者付政浩看来,篮协给出CBA公司成立时间表,愿意在今年11月份前成立CBA公司,已经是管办分离一个很大进步,“这对中国篮球产业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有业内人士分析,CBA管办分离艰难推进,一定程度上和姚明们的步步紧逼相关。姚明组建中职联公司,是想要一个真正职业化的CBA联赛。姚明近日也公开表示,管办分离是否可以彻底完成是非常重要的,这也需要过程,“要有一定的透明度,使大家了解到一定程度上的内部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

     

    “拿下CBA联赛的商务权”

    姚明们成立中职联公司的最主要目的,是拿下CBA联赛商务权。尤其是在中超版权卖了80亿的背景下,CBA的商务权更是空前富有价值。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张弛毫不避讳地表示,拿下CBA商务权是中职联公司的基本诉求。姚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公开表示,他们希望拿下CBA联赛的商务权,“俱乐部是联赛的参赛主体,但现在反过来要去拿下商务权,也算是中国环境下的一个特定情况。总的来说,我们希望把一些核心的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利用,去聘请专业的人士,然后以一个合理的架构去搭建这个团队,和俱乐部互相之间的分配、管理等等。”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姚明们的中职联公司在争夺CBA商务权上并无优势。篮协和国家体育总局下的篮管中心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组织主办CBA联赛。目前,篮协是把CBA商务权外包给了中国盈方,后者负责CBA联赛的商业开发和媒体版权,双方的合同将于2017年到期。

    篮协今年1月下旬宣布管办分离方案获体育总局批复时,就表示将牵头成立CBA联赛公司,并将CBA的商务权和赛事推广权授权给CBA联赛公司。彼时就有不少人分析,姚明们的中职联公司将被“晾一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职联公司没有机会。业内人士分析,就算篮协牵头成立的CBA公司今年11月份能够成立,最终还是极有可能把商务权外包,“这样一来,18家俱乐部如果拧成一股绳,以股东身份齐心合力通过投票方式把商务权交给中职联公司,他们还是有可能拿下商务权。”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CBA所有俱乐部拧成一股绳还有难度。CBA20家俱乐部,加入中职联公司的只有18家,而据公开报道,18家俱乐部在中职联公司4500万元的注册资本面前,仅有5家俱乐部痛痛快快拿出了钱。对此,张弛并没有否认,不过他也表示,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3年之内资金到位就可以,资金到位问题并不影响公司成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林萌全权委托表决权 中植系正式掌控宇顺电子

    下一篇

    多地首付贷换马甲乱象调查:深圳排查首付贷数十亿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