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如此一来,官方可以用民间资金以特许的方式,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官方与民间合力,加快经济发展,听起来会有着很广阔的前景。
不过,笔者询问过十几个民间商人,对PPP项目大都不感兴趣,原因不难了解。这些大型项目所费资金动辄十几亿,民间出了几亿,却很难享有管理权,甚至在财务不透明的情况下,连分红权都无法彻底保障。被财富不安全的案例伤透了心,民间资金不相信在不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下,能很好地完成信托任务。
在洋务运动以后,晚清工业化过程中有官办、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等形式,民间经营一直存在,不过没能成大气候。虽然李鸿章与张之洞在官办与官督商办的具体举措上有分歧,但对于官督这根弦却从来没有放松,官方插手是一定的、必须的。
是李鸿章等人贪腐才让官员插手吗?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张之洞以醇儒自命,《劝学篇》展示西学为体、中学才是根本,“保中国”进而“保名教”,这是张之洞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基本思路。因此,张之洞希望官办,绝不是为了可以让自己贪腐。
在清代,官方插手有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当时信托责任、法制体系、市场体系不全。
晚清从新政开始十几年,直到1904年才有第一部公司法,在此之前,是借用权力拓展的空间在夹缝中求生存。
就是李鸿章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断拓展自己的空间。了解李鸿章和自己所需的盛宣怀要在“招商局”上做文章,为首长招商引资,搞军事化的金融产业集团,作为首长的“户部”。
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都是权倾一方的“首长”,考虑到晚清官场的大环境,从财政到军事必须靠这些大员。这些人经历枪林弹雨的战争考验,还必须自己练兵、自己筹措军费、自己购买兵器,不必熬死熬活地从科举出身,是真正的人才。而他们手底下的那些人,比如薛福成、唐景星、徐润、胡雪岩、郑观应,无论从眼界还是外交、经商能力,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人物。这些人就是当时中国的精英,也只有李鸿章等人能把当时中国一流的精英聚合在一起,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工业化变革。
当时人说“官劣为商、商劣为官”,李鸿章与其信任的盛宣怀就是典型,李鸿章当官并掌握实权后进行新政革新,把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集中到一起。
洋务从国防开始,也是官方插手的重要原因。打仗打输,兵器不如人是洋务运动的直接导火线,而国防当然掌握在这方面大员的手中。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免不了人浮于事、互相扯皮、贪污腐败。不论官办、商办,只要有丁点权力的人,都如蚊子一般吸血,缺乏起码的信托责任。
从招商局开始,官督商办企业贪腐横行,挪用资金。而在争取路权运动中,民营招股企业高管所展示的厚颜无耻同样让人瞠目结舌。由于铁路公司在收回路权后普遍展示出公司账务管理不善,高级职员贪污成风,1911年,中央政府把所有私营和半私营的铁路都收归国有,部分原因是广州铁路和另一条重要的私营川汉铁路经营失败。在移交的时候,粤汉铁路公司实收资本约1600万元,其中已花的大约1000万元只铺设了45英里长的铁轨。像这样低的效率,再加上公开揭发出来的高级职员贪污之风,就使商办公司的信誉完全扫地了。
无论是官资、民资都无法尽到信托责任,从法律环境、信托责任来看,李鸿章也好,张之洞也好,都是不够的。
100多年后,国有企业如中石油等传出丑闻,而民资上市公司则不时传出掏空上市公司的丑闻,无论是哪类性质的公众公司,都让人怀疑没有妥善尽到信托责任,法律土壤不健全,这就使得对国企低效腐败、民企不诚信的指责都能找到大量证据。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解决信托责任的好办法。
以史为鉴,现在推广PPP一定要吸取清末的教训,不能重蹈官督商办的覆辙,而这必须要打造一个法律能够制约且能够达成信托责任的社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